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6-01-19 点击数:2970
据重庆日报1月19日讯:昨日上午10时,随着喜庆的礼炮声响过,新的磁器口大桥正式通车。通车仪式现场,自发聚集了数千名群众,既有磁器口古镇附近居民,又有到磁器口观光的游客。
“这座桥修通了,来磁器口的游客不用担心堵车了。”在磁器口做了近10年生意的刘先生说,以前磁器口大桥只有双向两车道,成为这一片区一大交通“瓶颈”;现在“瓶颈”被打破,今后旅游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昨日的通车典礼上,沙坪坝区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施工单位代表参加了通车仪式。
碧波荡漾的清水溪上,银色的磁器口大桥势如长虹,横跨两岸。
这座刚刚落成的大桥,在方便居民、游客出行的同时,也为磁器口古镇转型升级打造“沙磁文化产业园”提供了契机,成为实现新蓝图的“点睛之笔”。
A.依托历史 打造文化产业园
蜿蜒的清溪河将磁器口古镇分为新街、老街两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压缩了古镇的发展空间。而新的磁器口大桥的建成,为古镇拓容、提档、升级提供了可能。
磁器口有“巴渝第一镇”的美称,再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每年可吸引近千万名游客前往观光、游览。在节假日高峰时,仅有5.5公顷的磁器口拥入大量的游客,在古镇超负荷运转的同时,也减弱了游客对古镇的体验。但受制于原来的磁器口大桥的通行能力,磁器口向外扩容并同时提档升级的梦想迟迟难以实现。
“沙磁文化产业园是以磁器口古镇为核心,沿沙坪坝滨江路辐射延伸的战略发展区域。”磁器口古镇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南以土湾滴水岩为起点、北至原特钢厂区,东以嘉陵江为界、西至烈士陵园,共约4.5平方公里范围。如今,这里集聚了大量科研教育、 文化创意类人才和机构及大量文保遗址遗迹,发展潜力巨大。大桥的通车将有利于推进沙磁文化产业园的建设。
“沙磁文化是一种发生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的文化现象。”沙磁文化研究专家吴波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大量文化界人士随国民政府内迁至重庆,集中居住在当时的沙坪坝、磁器口。在这段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批迁居重庆的文化界人士所创造的文化就被称为“沙磁文化”。
以磁器口为核心的周边区域,在抗战时期是全国顶级名流大师云集的区域,政治名人刘湘、林森,科教名人丁肇中、张伯苓,美术名人丰子恺、徐悲鸿,文化名人郭沫若、冰心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大量工作生活的足迹。
作为古镇的磁器口,在保留和传承沙磁文化方面功不可没,而这种对历史的珍视和保护也成为磁器口古镇未来发展的基础与内涵。
B.划分区域 三大片区错位发展
目前,位于沙磁文化产业园范围内的磁器口创意产业基地是沙坪坝区两个市级创意产业基地之一,文化资源无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根基。
根据规划,沙磁文化产业园将努力构建一个主导(休闲文化旅游)、两大培育(艺术设计、文化艺术培训)、一个支撑(文化专业服务业)的产业体系,并按三大片区错位发展——
磁器口片区立足古镇核心区,突出古镇保护,弘扬本地民俗文化,疏解人流、优化交通、提升业态、丰富文化体验,打造老重庆历史文化缩影样板区,让古镇旅游由原来单一的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
滨江创意片区借力相对较长的滨江岸线,提升园区景观形象,优化岸线开发沿途,将充分利用老厂房工业遗迹,增加休闲服务功能,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孵化带,实现“从工业滨江向景观滨江”的华丽转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带嘉陵江沿岸将新修双向四车道的“第四代滨江路”,连接磁器口与井双新城片区,成为沙坪坝区未来发展的“宝地”。
红岩文化片区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总抓手,弘扬红岩精神,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创建重庆主城区第一个5A级旅游景区。
“在这三大片区中,最重头的磁器口片区和滨江创意片区都将通过磁器口大桥实现与其它几个板块的‘无缝对接’。”沙坪坝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C.挖掘潜力 园区将成文化产业支柱
“未来沙磁文化产业园将成为沙坪坝区重点建设的‘增长极’之一。”沙坪坝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沙磁文化产业园区内现有经营单位2000余家,其中从事字画、工艺品、演艺、场馆展览等文化业态的经营单位108个,以丰富的文化产业为“龙头”,促成了园区文化游的兴起,吸引了大量游客。2015年,磁器口古镇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与此同时,尤其是位于磁器口大桥南侧的片区所承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沙磁文化产业园将促成现有的磁器古镇周边资源由碎片化向集成化、同质化向特色化、低端化向高端化转型。”该负责人说,“到2020年,沙磁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计划实现产值100亿元,集聚文化企业超过200个,实现税收5亿元,吸纳就业5万人以上,旅游接待量超过2000万人次,有助于实现沙坪坝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