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6-04-26 点击数:3992
据重庆日报4月26日讯:前不久的一天早上7点刚过,大渡口区跳磴镇山溪村的村道边就热闹不已,见“经纪人”邓嫦玉的小货车“嘎”地一声停下来,蹲在路边等候多时的刘昌全等8个村民赶紧起身相迎,将自家一捆捆青翠欲滴的火葱过秤、装车。
“今天我收了46户的火葱,收购价为每斤1.5元,一起收了4000多斤。”邓嫦玉的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当前正是跳磴火葱的上市旺季,她每天都要一大早赶来这里收火葱,再转卖到杨家坪、盘溪、毛线沟等批发市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跳磴火葱”只是长江边村民散种的家用调味菜。而如今,在当地政府精心培育下,这小小的火葱渐渐牢牢“霸占”了主城火葱销售的六成市场份额,成为大渡口区农业的一张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走出“精品”路线
“我们发展火葱产业,‘天时地利人和’。”跳磴镇副镇长张贵梅告诉记者,该镇地处水源丰富的长江边低山丘陵,土壤为沥水性好的页岩地,具备发展火葱产业的绝佳条件。
据介绍,当地已有几十年种植火葱历史,不过,因种植规模小、技术低,加上交通不便、销路不畅等因素,跳磴火葱也一直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重庆餐饮业的快速发展,跳磴镇政府敏锐地察觉到,作为调味品的火葱市场大有潜力,便把火葱调整为镇里的重点特色效益产业。
“要把小火葱做成大产业,必须走精品路线,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统防统治。”张贵梅介绍,该镇要求试点农户必须严格施行精品化的种植模式,并听从专家从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的统一指导。
实施精品化种植试点后的跳磴火葱,具有葱头鲜红、味道辛香、卖相诱人等特点。很快,跳磴火葱在沙沱村、石盘村、山溪村、金鳌村等迅速发展起来。后来,为了不让跳磴火葱5月下市后造成土地闲置,合作社还引进了四季葱,实行火葱与四季葱轮种,火葱种植面积也从两三百亩迅速扩大至5000多亩。
打响“金字招牌”
量和质上来了,“跳磴火葱”的还得扩大市场知名度,打造一块“金字招牌”。然而以往跳磴农民大多单打独斗,缺乏整体规划和宣传意识,导致重庆市民只知火葱好吃,却不知产自哪里。
“我们必须‘抱团’打造‘金字招牌’,才能赢得更大市场。”沙沱村村支书范治初介绍,2004年7月,在他的倡议下,沙沱村、石盘村、山溪村、金鳌村4个火葱主产村联合起来,成立了沙沱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了4个村的1745户农户积极入社。
很快,合作社先后集资70万元兴修20多个洗菜池和抗旱灌溉池、15公里产业道路;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77盏太阳能杀虫灯,聘请了一位农残检测员,每天入户进行火葱农残抽检……在合作社的引领下,跳磴火葱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后来,合作社又统一注册了“跳磴火葱”商标,并于2013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让跳磴火葱成为了大渡口农业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如今,带着“光环”的“跳磴火葱”每年参加市里的农产品展销会,已成功进入重庆新世纪、重百、永辉等超市,还远销到了贵州、四川、湖南等地。
培育销售经纪人
让懂技术的农民负责种植火葱,让善经营的农民专门跑出市场。该镇培育了13个运输大户为火葱销售经纪人,让全镇1745户农户不再为销路犯愁。
在火葱收获季节,几乎每天清晨、上午和下午,在沙沱村、石盘村、山溪村、金鳌村的村道上,都可见到经纪人前来收葱的忙碌场景。
“以前,我们挑出去卖都卖不起价钱;现在,只要给经纪人一个电话,不用出门就可卖个好价钱。”刘昌全是山溪村最早一批发展火葱种植的农民,去年,经纪人邓嫦玉的定点收购,让他家的3亩火葱赚了2万多元。
跳磴镇农技员杨克英给记者粗略估算: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计算,今年跳磴火葱的亩产值可达1.1万元。
如今,在13名经纪人的引领下,跳蹬火葱已占据了重庆火葱销量市场的六成份额。5000亩火葱的年产量达17500吨,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