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重庆长寿经开区不畏阵痛化蛹成蝶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03-10 点击数:9739

  

    重庆日报3月10日报道:从钢铁、化工的传统工业转身,长寿经开区正在通过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开启再次创业的征程。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如今的长寿经开区,五大产业齐头并进,推动工业复苏加速前行。

    到2020年,长寿经开区将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建成重庆工业高地和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经开区。

    1、用“加减法”打好结构优化硬仗

    长寿经开区,福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洁净明亮的生产车间,安静而忙碌。从生产线上出产的各种药剂,将被销往全国各地,为百姓的健康护航。

    作为长寿经开区培育的第一家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企业,福安药业已拥有7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从事抗感染、抗肿瘤、精神神经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骨骼与肌肉系统等领域内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销售。2016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7亿元,利税8000万元。

    这是企业自身的发展剪影。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事实上也投射出长寿工业的崭新图景——不再只有钢铁、化工的深厚印记。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长寿经开区通过深刻“自身革命”,已然踏上了新一轮工业复苏的轨迹。

    毋庸讳言,因为重钢、川维厂等“大块头”企业的存在,长寿工业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被贴上了“传统”的标签。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走出传统行业不景气的困境,如何降本、增效,“轻装上阵”?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自身实际,长寿经开区用一套“加减法”,着力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让传统产业焕发了生机。

    钢铁产业“去产能”,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普遍课题。为做好这道“减法”,长寿经开区将完善产业链条作为关键环节,积极推动重钢转型升级。

    重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钢渣是重庆中节能三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矿渣粉末的原材料,而矿渣粉末又是拉法基水泥生产商品混凝土的必需品。如今3家企业齐聚长寿经开区,使得这个以前需要辗转多地、耗时数日的生产过程在一天之内就可以轻松完成。

    “这既可以帮助重钢增效,又可以降低企业原材料的物流成本,实现双赢。”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而类似这样的产业链延伸,长寿经开区在去年又引进了重钢钢构、中安钢结构、望江变压器、江苏立万精密管件4家企业,预计产值可达83亿元。

    化工产业是长寿的传统优势产业。应对行业产能过剩,长寿经开区坚持走精细化工、特色化工、高端化学品道路,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和效益、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助推长寿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同时,在改造提升精细化工产业方面下功夫。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鼓励福安、博腾等医药中间体、原料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凯林、康普、朗天、斯泰克等一大批“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科技研发、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传统产业做“减法”,新兴产业则是乘势而上——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例,围绕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基地,以重庆优势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为主体,依托正新轮胎、小康动力等企业,长寿经开区初步形成了汽摩配套、化工装备、工程机械3条产业链,入驻装备制造业企业37家。

    不只是装备制造,目前,长寿经开区已形成以川维厂为龙头的综合化工产业,以德国巴斯夫为龙头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以重钢为龙头的钢铁冶金产业,以台湾正新轮胎、小康汽车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以大宗国际、秀博瑞殷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五大产业。

    2016年,五大产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255亿元、143亿元、172亿元、120亿元、60亿元,产值比为34:19:23:16:8。

    2、聚商选资开创开发开放新引擎

    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无疑是长寿经开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引擎”。

    数据显示,2016年长寿经开区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0户,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154户。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80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同比增长23%;到位内资185亿元,同比增长51.6%;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实现税收25亿元。

    对于长寿经开区而言,这一组增长得来不易。五大产业的拉动是直接“诱因”,在其背后,则是招商引资的有力推手。

    “与一般的招商引资不同,为了实现经开区的整体提档升级,我们的理念是聚商选资,以环保、安全、产出的门槛,来确定准入条件,实现低能耗、高产出,推动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上马。”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就在本月中旬,重庆大宗光电有限公司、重庆万业达电子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市泓淋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将在长寿经开区举行集中开工。这些项目总投资额达73.5亿元,预计产出将达150亿元。2017年,将实施重大产业项目63个,总投资额达230亿元,预计产出将达460亿元。

    而在过去的2016年,长寿经开区针对各大产业的集群发展,组建专业招商团队,细化招商专案,策划招商活动,全年引进项目94个,合同引资342亿元。这其中,新能源产业招商取得新突破,骐嘉汽车新能源汽车底盘集成项目成功入驻。装备制造产业异军突起,全新的汽配基地正在长寿经开区强势崛起。新材料产业难中求进,新引进聚氨酯上下游项目4个,累计签约项目10家,总投资额30亿元。钢铁冶金产业调结构取得新进展,新签约下游项目4家,投资总额37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打造产业再添新军,深圳国乾科技投资1亿元的手机项目成功入驻,将实现高端手机长寿造……

    截至目前,长寿经开区累计入驻企业317户,包括世界500强22户;跨国公司44户;上市公司49户,合同引资超3000亿元。建成投产企业247家,100亿级以上企业5家,50亿-100亿级企业4家,10亿-50亿级企业16家,5亿-10亿级企业9家。

    这其中,既有如德国巴斯夫、英国BP、法国威立雅、中石化、中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带着世界领先技术云集,也有如重钢集团、云天化、正新轮胎、小康动力、国际复合等一大批国内产业“尖兵”。

    据介绍,2017年,围绕转型升级的总任务,长寿经开区在聚商选资上仍将积极作为。包括推进3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加快解决聚氨酯上下游产业招商缺乏的关键原材料问题;推进深圳恩瑞半导体芯片检测与封装项目,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南扬化工有机溶剂NMP(N-甲基吡咯烷酮)生产与回收利用项目,进一步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美国天纳克汽车零部件项目,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进从单一聚氨酯招商向开拓工程塑料、电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招商的转变,进一步壮大新材料产业等,以实现建链、补链、强链。

    3、创新驱动激发跨越发展新活力

    产业集聚的动力,聚商引资的引力,在很大程度上说,依靠着创新驱动的活力。

    菩堤山下,长寿经开区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作为长寿经开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工程,科技创新园由研发楼、综合楼、交易中心楼组成,主体建筑全部采用型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设计。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为园区企业提供全要素、低成本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进而推动长寿经开区制造向创造转变。

    作为科技创新园的配套工程,经开区人才公寓已经率先建成投用并完成首批13名高层次人才的入住。人才公寓以参照公租房的低价租金,向高端人才提供可拎包入住的居住环境,解决科技型企业入驻长寿经开区的后顾之忧,为长寿经开区后续发展及研发机构科技人才的引进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在载体搭建的同时,企业的创新服务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

    就在去年,重庆云天化纽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5微米锂离子电池隔膜,这也意味着长寿经开区具有了生产全世界最薄的锂电池隔膜的能力。而对于这家企业来说,从化工行业转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新材料新兴产业,正是得益于长寿的科技创新扶持。

    同样是在2016年,重庆云天化瀚恩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市当年成立的第一家专业化高端研发机构,也成为全市第一个以独立法人化方式组建并市场化运行的研发平台。

    科技创新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开辟新的发展领域——在长寿经开区,像云天化这样的企业不胜枚举。

    “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长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作为长寿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战场,长寿经开区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率先在全市区县中设立了2.5亿元的创新驱动专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除了专项资金,长寿经开区产业发展资金每年还安排不低于1亿元用于研发经费投入,2年内安排1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数据显示,2016年长寿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研发)经费投入12.48亿元;辖区企业累计拥有国家级市级重点新产品42个、高新技术产品32个;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4家。

    “六维一体”保障环保安全

    隔着一整墙的大屏幕,整个经开区的运行情况、安全状况一目了然——凭着应急管理中心的投用,长寿经开区的安全环保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由于特殊的产业性质,一直以来,长寿经开区视安全环保为发展的生命线和保障线,始终把环保、安全、稳定放在工作的首位,切实抓好风险防范,全面开展责任关怀,实现经开区绿色安全和谐发展。

    具有西部一流水准的应急管理中心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集消防特勤站、数字园区、环境应急监测站、医疗救护站、安全环保宣教中心于一体,项目于2015年底建成投用,已入驻了公安、消防、医疗、安监、环保、应急等单位,集成了“110”、“119”、“120”、“12369”报警系统,形成了“六维一体”的联值、联训、联勤机制。

    以数字园区为例,项目主要由数据库、安全环保业务系统以及应急指挥系统等组成,包括企业数据库、61套道路高清视频、37套管廊监控视频、5套卡口摄像机、2组区间测速、58家危险源视频、5组自动气象站、企业排污口在线监测、400兆数字无线集群系统、24套无线广播系统、日常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等。到2020年,将实现建设、管理和服务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精细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