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04-07 点击数:11528
重庆日报4月7日报道: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荣昌区近年来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上了以农牧业为突破口,以高新区建设为载体,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围绕“猪”核心 科技助推标准化养殖模式
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这是多数人对生猪养殖场的印象,但在荣昌日泉农牧基地的养殖场,却有全然不同的光景:标准化的封闭养殖场、专业的排泄物处理系统,让人几乎闻不到异味。
“要的就是猪圈‘配’果园的效果。”日泉农牧经理刘钢介绍说,为有效破解养殖污染问题,公司在猪场周边流转与养殖体量相配套的土地5000余亩,种植蛋白桑、果桑、葡萄、猕猴桃、蓝莓等果蔬。对猪场粪污实行干湿分离,固体部分加工成为有机肥,沼气用于发电,沼液通过直接还田,变废为宝,为果蔬提供优质有机肥源,形成了集生猪养殖、名优水果种植、餐饮、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目前公司已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父母代猪场(存栏能繁母猪6000头),并正在筹建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年出栏12万头的育肥场。
荣昌区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种养循环的养殖模式,是荣昌工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农牧产业的一个缩影。目前,荣昌标准化养殖模式和种养循环集成技术已在18个省市推广应用。该区还大力推广养殖技术改良,每年安排专项配套资金200万元,对全区所有能繁母猪实施免费人工授精;在政策创新方面,荣昌大力推广畜牧保险,为全区养殖户提供了1.3亿元的养殖风险保障。
目前,荣昌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种猪场、种养生态循环基地,成为西南地区仔猪供种高地,每年外销仔猪200万头以上。
“互联网+”助力 “猪交所”拟建千亿级交易平台
养好了猪,怎么卖出去?荣昌想到的答案是“互联网+”。
“用股票的形式发布价格,用淘宝的方式下单订购。”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被大家戏称为“猪交所”,负责人杨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概括了平台的作用。
杨智介绍说,长期以来传统的生猪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买卖双方公平交易。生猪原始交易数据采集量小、误差大,不能借此准确分析预判生猪市场价格走势。2013年1月,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正式挂牌启动,荣昌猪走上了“互联网+”生猪交易的发展之路。
该平台启动以来,有效解决了线上交易标准、疫病防控及实物交收三大难题,实现了生猪活体线上交易+线下交收的模式,成为我国最大的生猪现货电子交易市场。2016年,市场交易已覆盖31个省市区,平台挂单量1亿余头,占全国生猪年出栏量的1/7;成交2000余万头,交易总额达到280亿元,基本实现了生猪“买全国、卖全国”。据悉,“十三五”期间,荣昌将继续重点推进生猪交易市场建设,2020年力争实现交易额2000亿元。
“‘互联网+现代畜牧业’并非一个平台单飞。”荣昌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荣昌已建成包括中国畜牧产品交易网、国联科牧渝商天下、“在村头”电商平台等在内的三大类、10个平台,入驻创业单元近3000个。其中本土培育的“在村头”电商平台已成为重庆市知名电商品牌,构建起区、镇(街)、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
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形成链式产业集群
围绕荣昌猪产业,依托科技创新,荣昌区形成了畜牧种养循环示范、兽药及生物产业、饲料及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智能设备和畜牧产品电子商务等农牧产业集群,产值达252.4亿元。
“在畜牧科技、生物制药方面,荣昌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荣昌区政府副区长徐利敏介绍,荣昌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49所国内外科研院校,建立科技部授牌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业部授牌的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27个,肉鹅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53个,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市级企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5个。
同时,荣昌现已建成国家级的重牧硅谷·星创天地、荣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3个,孵化面积达8.7万平方米。“十二五”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6项,拥有发明专利229件,其中羊包虫病疫苗是全球唯一用于治疗人畜共患病强制免疫疫苗,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动物等研究领域均走在世界前列。目前,荣昌正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知名科研院所在荣昌共建中国畜牧现代化研究院,为推动畜牧科技创新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撑。(图为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