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04-27 点击数:11084
据新华社讯:资源禀赋、交通物流、人才资本等要素条件并不突出的重庆,经济增长却连续3年领跑全国,今年一季度又实现10.5%的增速。
重庆何以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高位增长?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是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发力有效供给、创新制度供给,实现支柱产业持续发力、新兴产业接续成长,从而在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发展质效也不断跃升。
发力有效供给 培育新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跻身全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新常态下,长期培育的两大支柱产业相继遭遇规模“天花板”,新增长点在哪里?
“不想高位跌落,就得顺应市场,未雨绸缪,寻求新的有效供给。”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郭坚说。
早在2014年,重庆就前瞻性布局电子核心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
“这些领域的产品都是市场亟须的,如液晶面板仍是我国大宗进口商品之一,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不到美国、德国的四分之一,增长潜力巨大。”郭坚说。
2月中旬,美国康宁在重庆布局的8.5代液晶玻璃基板项目投产,标志着重庆液晶显示产业链条的又一个重要环节被打通。加上已经投产的京东方等项目,一个千亿元级的显示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目前,重庆已在十大产业领域构建起“产业生态圈”:既有龙头引领,也有相关配套,既有技术研发打头阵,也有生产性服务做支撑。2016年,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50%。
新兴产业崛起的同时,汽车和电子两大支柱产业也紧盯市场需求,不断突破“天花板”。
笔电市场饱和,手机产业迅速崛起。三年前,重庆手机产量几乎为零;2016年,这一数据骤升至2.87亿台、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新的支撑点。
不仅如此,重庆还接续布局奥特斯半导体封装载板、AOS芯片、超硅半导体等项目,向“芯、屏、器、核”和多终端进军,2016年电子产业产值迈上5000亿元台阶。
新能源、智能化则成了汽车产业转型的发力点。长安汽车成功实现20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引发全球关注;力帆“盼达”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落户重庆、杭州、郑州、成都等地。
“支柱产业持续发力、新兴产业接续成长,推动重庆经济不断爬坡过坎。”重庆社科院研究员李勇说。
创新制度供给 激发市场活力
资本、技术、物流等要素条件较差,是中西部面临的普遍问题。发展靠要素,要素又短缺,很容易陷入行政主导的投资拉动依赖症。地处内陆的重庆如何破解?
“政府聚力改革,创新制度供给,通过打破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瓶颈,激发市场活力,寻找发展新动力。”重庆市政府研究室主任赵强说。
2月下旬,曾因投资数额巨大而使业主方心生顾虑的重庆惠科金渝液晶面板8.5+代一期项目投产,生产国内紧缺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到“十三五”末有望带动500亿元产值。
“惠科金渝一期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注册资本金60亿元中有20亿元来自股权投资基金。”重庆渝富资本总经理周一波告诉记者,为满足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需求,重庆组建了规模8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已实际完成投资110亿元。
不仅如此,重庆还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将部分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与社会资本整合成立200亿元规模的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两大基金可带动5000亿元滚动投资,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强后盾。
创新是增长之源。科技资源相对贫乏的重庆,创新之“火”也被一系列改革举措“点燃”——
“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有计划地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重大新产品研发成本补助扶持政策”,单户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得5000万元补贴;派发“渝新券”,鼓励企业向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
“未来10年,我们将投入200亿元、组建2000人的智能研发团队,2020年推出高度自动驾驶汽车。”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说。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激励下,这家自主汽车品牌“领头羊”抓住机遇聚合全球研发资源,已掌握60余项智能化技术。
为帮助企业降成本,重庆还试水售电侧改革、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实施流通体制改革,落实营改增、债务置换等改革,去年为企业减负超过500亿元。
盘活两种资源 拓展发展空间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面对稳增长、区域协调发展的压力以及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又该如何作答?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梳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综合施策,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都市功能核心区主攻现代服务业,都市功能拓展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城市发展新区是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两个生态功能区成为生态产品主供地。
巴南区与江津区分属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近年来,巴南积极培育“轻量化”高新技术产业,机床厂、水轮机厂等“老家底”纷纷向环境容量、用地条件更好的江津转移。而江津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发力打造大港口、大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领头羊。
内部优化的同时放眼向外,重庆积极构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全面融入国家开放大格局,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3月23日,一列搭载53台平行进口汽车的渝新欧班列抵达重庆,标志着渝新欧运行数量突破1000列。
“渝新欧对重庆的意义,正从开行之初的运输通道功能逐步转向汇集全球要素资源、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连接线’。”郭坚说。
依托渝新欧而生的重庆咖啡交易中心,半年内注册用户超过180家、交易额36亿元。不产一粒咖啡豆的重庆,正致力于打造全球咖啡交易平台。
而此前,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德国博泽落户重庆,生产的汽车玻璃升降器、汽车座椅系统等产品,均通过渝新欧运往欧洲……
“通过进一步升级渝新欧等国际通道、完善水铁空口岸,发挥自贸试验区和中新示范项目的开放带动作用,重庆对接国际产业、融入全球市场的能力还将不断提升。”赵强说。
(记者 王丁 栗建昌 张桂林 何宗渝)(新华社重庆4月26日电,转自4月27日重庆日报,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