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05-02 点击数:9792
重庆日报5月2日讯:“金佛山日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这里的高山水稻生长周期长,饱满如玉,曾为一代贡米。”舞台上,南川区委常委朱高云热情洋溢地介绍,“‘水稻之父’袁隆平品尝后,曾赞叹‘南川米好’!”
“巫溪洋芋富含维生素ABC,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入选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巫溪县委常委韦纯友手提一篮鲜土豆,卖力推介,“未来,我们要让巫溪洋芋登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在今年初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我市增设了区县长推介品牌农产品专场活动。全市35位区县长端着果盘、提着菜篮,先后登台,讲风俗文化,谈地域名品,为各自区县的品牌农产品代言,为品牌农产品营销助力。
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将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突破口,努力探索特色鲜明、绿色安全、供需衔接、产业链完善、增值能力强的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子。
围绕“371+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品牌
山高坡陡,耕地破碎,资源禀赋决定了重庆需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巴掌田”、“鸡窝地”上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
柑橘是我市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特别是发展晚熟柑橘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全市柑橘规模达到297万亩、产量249万吨,基本形成了“四季有鲜果,八个月能加工”的格局;榨菜产业具有百年历史,目前规模达到150万亩;青菜头成功进入北方市场,鲜销超过50万吨……
近年来,我市提出了构建“371+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提质发展粮食、生猪、蔬菜三大基础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柑橘、榨菜、生态渔业、草食牲畜、中药材、茶叶、调味品七大特色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时支持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
紧紧依托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差异化凸显特色化,重庆农业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鲜明特点。
“品牌是一条红线,牵住这条线,就能带活全局。”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各个环节部署推动,都得以品牌为重要引领,靠塑强品牌解决无效低端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靠打响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市级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品牌农产品。自2011年以来,市级财政对新认证登记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三品一标”)证书持有人给予适当补助。截至2016年底,全市“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补助金额近2000万元。工商、质监、文化、商委也出台了渠道内培育农产品品牌相应的补助扶持政策。铜梁、永川、江津、开州等区县相继出台了本地“三品一标”发展补贴政策。江津、云阳、忠县、石柱等区县还设立了农产品品牌发展专项资金。
涪陵榨菜多年蝉联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第一位,品牌价值达138亿元;荣昌猪排名第53位,品牌价值25亿元;涪陵青菜头排名第68位,品牌价值21亿元;金佛山贡米荣获首届“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排名第四。
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74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25个,绿色食品886个,有机食品8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7个。另外还有名牌农产品17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全国区域公用品牌4个。全市初步形成天生云阳、江津富硒农产品、金佛山、潼南绿、石柱红、永川秀芽、武陵遗风等一批地方区域公用品牌。
品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
4月,位于云阳龙缸景区沿线的菊花基地里,一畦畦的杭白菊种苗,将坡地装点成了绿色的阶梯。待到金秋时节,满地尽带黄金甲,朵朵菊花将被勤劳的人们摘下,制成“晚艳”牌菊花茶、菊花枕头、菊花蜂蜜、菊花酒等系列产品,销往重庆、成都、上海等大中型城市。
云阳县堰坪镇高新村一带妇女,历来有种植菊花的习惯,但都只是把菊花当作观赏植物,在房前院后种上三五株。2011年,在村民冉秀清的组织带动下,10多户留守妇女以土地入股,成立云阳县鑫焘菊花种植股份合作社,种植了50多亩杭白菊。合作社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并注册了“晚艳”菊花品牌,还拿到了QS认证和有机菊花认证。
“标准化种植才能保证品质,品牌则能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冉秀清说,合作社开发的菊花系列产品还成为“天生云阳”区域公用品牌旗下的重要产品,产品质量由政府背书,保险公司为品牌提供质量保险。
品牌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增收优势——随着产品的供不应求,更多农民加入到团队中来,云阳菊花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堰坪镇辐射到邻近的票草镇、龙角镇,合作社种植菊花总面积达3500亩,实现年产干花80多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辐射带动2000余户农户种植菊花,种植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通过种植菊花,原来的荒山荒坡和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高新村的产业结构从原来单纯的“粮猪型”转变为“粮经猪复合型”,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
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品牌富裕一方百姓。据测算,全市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以来,每年新增农产品产值15亿元。有效期内重庆名牌农产品获证种植类企业辐射带动标准化示范基地92个,示范规模140万亩。通过品牌带动,促进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规格和市场竞争力,壮大了一批产业。
通过品牌培育,还强化了源头控制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市未发生一起较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产业拓展提升品牌效益
清明过后,武隆区白马镇豹岩村天尺坪村民开始忙着采茶。
天尺坪平均海拔1200米,是武隆品牌茶叶“仙女红”的主要原料基地,目前有茶山面积5000余亩。
在规模化集中种植茶树的基础上,当地通过举办茶旅节,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有力推动了当地交通、餐饮、住宿、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豹岩村面貌也焕然一新,成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全村发展农家乐32家,接待床位600余张,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
通过产业拓展以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又形成了乡村旅游品牌,较原来单一的农产品营销,效益大为提升。
以花、果、茶等农产品为媒,我市大力发展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涌现出了潼南崇龛陈抟故里菜花节、永川黄瓜山梨花节、渝北印盒李花节,以及涪陵大木花谷、南川大观园、酉阳桃花源等一大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市成功创建了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23个示范点,23个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建设部级美丽乡村36个、市级示范村388个;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景点3000余个,发展农家乐2万余家、休闲果园及农庄7500多个。去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2亿人次,收入349亿元,实现了“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