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05-09 点击数:11432
重庆日报5月9日讯:去年9月,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
市科委主任李殿勋说,《意见》实施以来,全市大力强化区域创新发展的技术、资本、创新生态“三大支撑”,通过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解决“技术供给”问题,加速完善创投体系解决“资本来源”问题,统筹搭建创新平台解决“创新生态”问题,全市创新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3月开始,市委宣传部、市科委组织“创新驱动区县行”主题采访活动,市级多家主流媒体深入区县,采访了解了《意见》落实情况。通过媒体视角我们看到,根据市委决策部署,各区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显神通”,出台综合性和单项性配套政策近60个,涉及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科技精准扶贫等多个方面,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强化技术供给 重点培育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
“没有高校资源,同时科研院所数量较少,这让科技研发投入容易‘碎片化’‘聚焦难’。我们的策略是:瞄准重点踢‘点球’。”这是3月22日,江北区科委主任苏留昶分享的经验。为解决政府科研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江北区尝试财政科技投入“点球”式扶持办法,瞄准重点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
为此,江北区财政安排3亿元以上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领军人才团队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这样的“点球”效果显著:截至2016年,该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6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5亿元,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1%。
实际上,江北区“点球”得分并非偶发现象,让高技术性、高成长性企业唱主角,已写入全市多个区县的培育创新主体的“剧本”。记者从市科委了解到,我市去年以来,制定实施了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实施研发准备金、重大新产品、科技创新券等激励政策,构建以高技术性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为引领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2016年全市新增重点培育科技型企业3260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971家、同比增长16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2家、同比增长81%,均为直辖以来的最大增幅。两江新区、重庆国家高新区、璧山国家高新区以及各市级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2家,接近全市的50%。从区域分布来看,18个区县的科技型企业数量达100家以上,其中渝北区和九龙坡区均已超过500家。
目前,全市以产业生态的理念与协同创新的模式,突出“高新产业主导,无极化配套,产学研协同,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与服务链配合”,已启动“五高”协同创新工程。该工程以高新产业为目标、高新园区为依托、高新产业为核心、高新产品为关键、高新技术为支撑,协同推进,统筹实施,加快形成资源集聚和效益溢出效应,确保高新企业与高新产业在现有基础上到2020年翻一番。
另一方面,为弥补高端科教资源不足的短板,我市大力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特别是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引进实施办法》。2016年,我市新增新型研发机构37家,首批通过“三高合一”科技专项,择优资助5家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启动建设。今年,我市将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突出产业主导方向,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100家,其中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0家。
解决资本来源 构筑三大创投体系“先行一步”
2016年12月7日,重庆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重庆临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在渝北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发起并设立了重庆智能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围绕支持该区域智能系统相关产业包括软件、硬件、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进行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8亿元。
九龙坡、沙坪坝、南岸、大渡口等区县也相继组建了种子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初步形成了种子期、初创期与成长期三个阶段的科技金融支撑。
据重庆科技金融集团董事长夏剑林介绍,全市目前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众筹募资三大创投体系的整体布局已基本到位,在全国的科技金融改革方面“先行一步”。
截至今年一季度,科技创新种子投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三支政府引导基金参股组建子基金总规模达到174亿元。其中,24个区县建立了种子投资基金,规模近5亿元;新设立了知识价值信用担保基金和重庆OTC科技创新板,首批71家企业正式挂牌。
营造创新生态 创新平台布局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6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市将依托重庆高新区和两江新区核心区建设国家自创区。
今年1月,永川高新区被认定为重庆永川国家工业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永川、荣昌申报国家级高新区也进展顺利。
市科委科技平台处处长冯光鑫介绍,去年以来,全市创新平台的布局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在重点科技园区的布局上有一系列利好消息。如国家自创区获批,将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获得更大支持。同时,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也成功获批,并新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
“统筹搭建创新平台,着力解决创新生态问题。要把握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三个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冯光鑫表示,除了重点科技园区建设外,在科技研发环节,我市正积极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2016年已成功升级改造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支持20个区县建立资源共享用户工作站;新增协同创新平台16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3个。
同时,在新型孵化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上,我市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星创天地10家、孵化器3家,全市新型孵化平台入驻创客团队、企业同比增长66%和22%;入驻企业获得投融资增长13.2%;新增技术转移机构5家。众创空间建设实现区县全覆盖,市级及以上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布局在34个区县、开发区。
科技精准扶贫 科技创新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的收入!前几年根本不敢想。”黔江区中塘乡中塘村四组村民钟世明原本是建卡贫困户,短短一年时间摘帽脱贫,干劲十足地当起了“创客”。
钟世明是黔江科技精准扶贫的受益者代表之一。2016年,在黔江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黔江区建成了首个新型农业创新创业平台“武陵仙果星创天地”,并探索推广“公司+星创天地+创客”的科技扶贫模式。
他们让农户先将自有土地租赁给企业,获得土地租金,由政府和龙头企业集中流转土地建设种植基地。再让农户依靠企业的技术指导进入基地进行种植管理。这样的模式,已带动9个偏远山村221户建卡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科技扶贫之所以行之有效,在于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真正的内生性保障。”市科委副主任王力军介绍,去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科技精准扶贫千村特派员工程”,落实上亿元科技专项资金,组织近万名实用技术人才,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科技扶贫特派员对全市18个贫困区县、1919个贫困村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