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08-21 点击数:25987
重庆日报8月21日讯: “哦,好壮观!”8月15日,烈日当头,记者来到潼南区柏梓镇柠檬种植基地看到,成片的柠檬树已经挂果,村民们正用一个个纸袋子将柠檬包裹起来。“潼南柠檬就是拽,合着袋子一起卖。”同行的潼南区农委特色经济发展站农艺师杨玉华,向记者介绍起已经在市场上颇有名气的“潼南柠檬”来,话语中掩饰不住自豪,“今年全区大约要产出柠檬25万吨,都是绿色产品,一点不愁销路。”
近年来崛起的柠檬产业,只是素以“西部绿色菜都”闻名的潼南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对农产品提档升级、向精品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拿到“绿色”认证 葡萄逆市“飘红”
“凡是表皮有伤痕的一律去掉,没有果子的枝桠也都要剪掉。”走进潼南区崇龛镇白沙村梓牛农业葡萄园,十多名工人正在将葡萄整理、装箱。一旁,老板谭小俊拿起一串串葡萄,仔细地检查。
“今年葡萄销售没得问题,因为我们刚刚拿到‘绿色食品’认证这个金字招牌。”谭小俊兴奋地介绍。
今年三十出头的谭小俊原来从事IT业,2014年他和家人在白沙村建起了这个130多亩的葡萄园,一年多后就收获了第一批葡萄。当时的主要品种是“夏黑”,不料,市场上同类产品众多,他的葡萄没有什么优势和特色,销路不好,价格也低。
潼南区农委闻讯,就派专家为郁闷的谭小俊支招:“只有向绿色、精品化发展,种植葡萄才有出路。”
在潼南区农委的帮助下,谭小俊优化了品种,将20%的葡萄换种成市场好销的“美人指”,同时,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就拿葡萄园的水源来说,为改善品质减少污染,谭小俊使用水泵、每天花100多元电费,从1.5公里外的河流取水。另外,按照葡萄园出资161元/亩、农委配套161元/亩,对葡萄园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解决了葡萄种植的后顾之忧。
潼南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严格监管也让谭小俊的葡萄园有了质量保证。据杨玉华介绍,潼南全区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了基地、镇街、区检测中心三级检测机制,做到“凡出必检”“凡卖必检”,保障了农产品安全。
就这样,葡萄园很快焕发了生机。去年,葡萄园种植的“美人指”批发价每斤就卖到了8~10元,还一举打响“果里斯丁”精品葡萄的名气,年产值达到50多万元。
今年葡萄园拿到“绿色食品”认证,在整个葡萄市场价格下滑的情况下,谭小俊的葡萄反而成了抢手货。其中,“美人指”批发价格提高到每斤12~15元,仅这一个品种,就为葡萄园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
提升品质促热销 “柠檬大王”的生意经
在柏梓镇龙口村柠檬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给挂果的柠檬套上纸袋,“这样可以防晒和蚊虫叮咬,保证柠檬的品质。”岗宏农业老板李洪刚介绍。
李洪刚是“柠檬之乡”四川安岳人,原来从事建筑业。从建筑老板到“柠檬大王”,李洪刚的成功转型,成为潼南柠檬产业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潼南种柠檬,我看中的就是这里柠檬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2010年,李洪刚将搞建筑赚到的钱拿出来,在龙口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开始种植柠檬。那时,他的家人对此并不看好,认为安岳的柠檬种植有传统优势,为何要到潼南去发展?
但李洪刚却有自己的判断:潼南区已经将柠檬产业作为全区特色农业产业进行打造,有产业政策扶持、有完善的监管措施、有技术支持、有精深加工体系,潼南的基础设施、市场销售体系都很完善,“在潼南种柠檬有前途”。
事实也如此,政府不仅对李洪刚的柠檬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还安排技术人员上门免费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指导他对病虫害使用物理方式杀灭,免费给他发放黄色诱虫板、杀虫灯等等。
这给了李洪刚继续发展柠檬种植的信心。前不久,他又在羊堡村、金盆村流转了2000亩土地种植柠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这个昔日的建筑老板也从一个农业种植的“门外汉”逐渐成为懂行的“柠檬大王”。
李洪刚介绍,他尝到了绿色种植的甜头。他的柠檬基地使用的都是有机肥,比一般肥料价格每吨要贵上2000元,加上潼南的土壤、水源好,又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农药,虽然柠檬成本要比外地的产品高出20%,但是柠檬品质好,因此售价要高出30%左右。“你看我的柠檬黄澄澄的,外表一个疤痕都没得,含酸量也高,一上市就销售完了。”
去年,李洪刚的柠檬卖到了4元/斤,扣除成本,一年收入1000多万元。他还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除了土地流转金外,仅务工劳务费支出就有200多万元。
李洪刚告诉记者,目前,他已建起2000平方米的库房,还将修建一个冻库,以实现柠檬的错峰上市。同时,在政府的指导下,他已开始按照有机标准种植柠檬,打造有机品牌,搞观光采摘,让柠檬卖出更好的价钱。
潼南区正加速建设全市柠檬产业核心区,柠檬种植面积计划从目前的30万亩发展到50万亩,进一步完善柠檬全产业链,力争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的目标。为做优做响“潼南柠檬”品牌,今年潼南还将举办首届国际柠檬节。
朴真有机农庄 精品化+农旅融合
近日,在朴真有机农业公司的一排排大棚里,番茄等蔬菜长势良好,农民正在整理采摘下来的蔬菜,准备送往城里的超市。
“今年上半年就出产了800多吨有机蔬菜瓜果,产值有2000多万元。现在有机蔬果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了。”重庆朴真农业公司的负责人郑凌云介绍。
2010年,做酒店生意的郑凌云准备转型,他了解到潼南的蔬菜产业很红火,于是在潼南太安流转了700亩地,开始种植蔬菜。当他进入到这个行业后却发现,包括潼南在内的不少地方,成规模的蔬菜基地已有很多,市场竞争激烈,自己初来乍到,究竟怎样才能找到突破口?
“种植有机蔬菜,向最高端的农产品进军。”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有机蔬菜种植门槛最高,市场需求大,做的人相对较少。他的想法和当地政府部门推动潼南蔬菜由大众蔬菜向精品蔬菜转变的思路不谋而合。
在当地农委和蔬菜产业局的支持下,朴真农业公司开始尝试种植有机蔬菜。相比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是最难的,有机食品认证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点等环节的有关标准就有300余项。
有机种植对土壤、灌溉水质都有严格要求,为此朴真农业用了两年时间对土地休耕,改良土壤品质,这期间的流转和维护费用就有上百万元。
在有机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朴真农业务工的农民夏先秀说,这里种菜用的都是过去的“老套路”,不喷农药,灭虫子用手捉或者诱虫板;不用化肥,用的都是猪粪、鸡粪……尽管费时又费力,但夏先秀不得不服的是,种出来的菜味道好,价格更好。
“尽管成本高,蔬菜产量比一般菜地低40%左右,产值却是普通菜地的5倍。”郑凌云说,朴真农业每亩地产值已达到1万元以上,例如,普通番茄每亩地产1.5吨左右,每公斤售价6元,而朴真的番茄产量不到1吨,每公斤售价却达到36元至40元,还供不应求。去年,近1000亩菜地就创造了1000多万元产值。
有机食品对销售环节也有严格要求,每份蔬菜都有“身份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追溯产品产地、日期等。该公司建立了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和配送体系,目前在主城建了8家“朴真生鲜店”,在大的商超也有专柜,在全市范围内发展了1000多家会员。朴真食品还入驻了淘宝、京东,市民在网上下单,当天送达。
瞄准市民对有机食品的青睐,郑凌云又做起了“农旅融合”的生意,开办朴真农庄,建起了农业观光大棚、餐厅等,市民可在此采摘、购买、品尝有机蔬菜,了解有机蔬菜知识等。
“从无公害到绿色,从绿色到有机,‘潼南绿’蔬菜已经升级,变特色为精品。我们深切体会到,绿色发展就是真金白银啊!”潼南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潼南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基地,正着力推进“潼南绿”品牌建设。目前,已注册了“潼南绿”集体商标,累计认证“三品一标”316个,其中有机食品达到43个。力争到2020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保持在200个左右,有机食品认证50个左右,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