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为入驻企业当“保姆” 铜梁21名企业服务专员上岗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08-22 点击数:23628

   重庆晨报8月22日讯:“各个部门的单个规定都合理,但是大家加起来就不合理。我们梳理了一下,一个项目从签约到开工要268天,大半年时间就过去了。”8月8日,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在介绍“铜梁打造绿色发展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情况时说,铜梁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审批系统,企业到铜梁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办事,只需要找服务专员,依托全新的审批系统,跑一次就可以把事情完全办好。

见面第一句 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

唐小平所说的全新审批系统,将首先在7月27日挂牌的铜梁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试点,中心目前配备了21名服务专员,古元园就是其中一人。

2015年毕业的古元园之前考上了铜梁高新区的公务员,这次,她主动报名到企业服务中心成为服务专员,她说:“人年轻,要多锻炼。”

和古元园一起被招到企业服务中心的还有刘光晶,他原是某医药公司销售负责人,通过层层选拔和考核,成为服务专员。“我们培训了礼仪、交流技巧、政策法规等。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从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等礼仪学起。”刘光晶说,礼仪培训的原则就是“要像银行接待VIP用户一样,说话要用敬语,第一句话就是,‘您好,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原本说着重庆话的刘光晶,说到这句话时,马上换成了标准的普通话。

“企业办事不再是找各个部门的窗口,只要到6个服务专员窗口,任何一个服务专员都可以接任何一个企业的任何一个件,而且要包办好。服务专员接件后,就是我们的系统传输到相关部门去审批。企业只把件交给我们,服务专员就跟踪办理,办好后就把批件下载下来给企业送上门。打造一个卓越的营商环境,让每一个企业家只要入驻铜梁高新区,就成为主人,我们就是保姆。”铜梁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治民说。

8月底,刘光晶等21名服务专员,将依靠再造后的行政审批流程系统,为前来办事的市民实行一站式专员服务。

再造行政审批流程 改革切入点

当然,要21名服务专员熟悉数百项行政审批的每个流程,是不现实的。与服务专员招聘同时启动的,还有行政审批流程再造,依靠再造后的行政审批流程,打造一套界面友好、尽可能只做选择题的系统。

正如唐小平所说,“各个部门的单个规定都合理,但是大家加起来就不合理。我们梳理了一下,一个项目从签约到开工顺利的话要268天。大半年时间就过去了。好比一个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后面的程序很复杂,但呈现在用户面前的都是很好用、很简单的程序,我们就要打造这样一个系统出来,实现联网审批无缝对接,让企业到铜梁觉得事情好办。”

铜梁区相关负责人称,铜梁对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费了不少心。除了缩减自身项目的办理时间,还对33个部门、600多项办理事项进行更进一步的梳理,把过去需要逐一串联审批的事项,改为并联审批同时进行,审批时间因此缩短至30-40天,效率大大提高。

唐小平说:“我们靠什么去招商引资?要靠卓越的营商环境,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切入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作为区域核心竞争力。”

该系统将于今年8月底正式上线运行,今后,这一系统还将扩展到铜梁全区,服务于普通市民。比如,以后市民要办社保等,只要资料齐全,下一个手机APP或者到村里的服务中心,递交相关资料,直接就可以办理。

据了解,这一系统界面也非常友好,服务专员只需按提示,一步一步往下办理。同时,对已有的资料,系统也会自动生成大数据备份,也就是说,企业办理相关事项,只要以前录有资料、数据,就可以不再重复提交。

成立顾委会

除了为企业办事,企业服务中心更是园区内企业互相交流、学习、联谊的一个重要平台。

按照设想,企业服务中心还会让企业家有回家的感觉。“我们要在服务中心办食堂、咖啡馆,企业家可以在这里消费、请客、谈判;春节时,机票、火车票都可以在这里订;企业职工孩子上学有困难也可以来这里反映,我们会帮助解决。归纳起来,企业服务中心就是企业之家,要让企业家在这里有回家的感觉。”

8月9日,记者在企业服务中心的一、二楼,看到了正在装修的企业家风彩展示厅、咖啡厅等。在咖啡厅的楼上,则是铜梁高新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的办公室。办公室走廊的墙上,首批29名高新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的照片、简历整齐排开,他们有来自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也有中车轨道交通、天齐锂业、庆兰实业等铜梁高新区企业家。“他们是我们的参谋部、思想库和智囊团。”陈治民说。

2017年,铜梁高新区企业家顾问委员会还确定了几个重点问题。“科研成果如何与企业实现有效转换,以及如何在铜梁高新区落户;高新区的企业中,有部分企业现在规模不大,但发展前景好,顾委会要研究扶持的政策、手段,以帮助这些企业做大做强。”陈治民手中的笔记本,还记录了其他的一些事项:给企业员工办30-50期培训班;联系科研院所和企业,帮助他们建博士后工作站……

本报记者 罗薛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