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创新成为璧山经济发展第一动力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05-03 点击数:6296

  

    重庆日报5月3日讯:根据重庆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消息,璧山区今年一季度GDP总量达到128.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9%;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76.4亿元,增速达到11.4%。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璧山区是如何“精准发力”,同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和“量”的?在璧山区委书记吴道藩看来,这些经济数据背后,是璧山区以高质量发展为遵循,推动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不懈努力。

  宝马保时捷新能源车“心脏”璧山造

  “这是循环生产线,上万平方米的焊接车间里只有60多个机器人,可为企业节省掉近千人的人工成本。”近日,在璧山高新区重庆众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焊装车间,车间负责人向重庆日报记者介绍,他们的新生产线自从去年投用后,产品产销量稳步增长。

  让人惊讶的高科技不限于此。去年2月,璧山区政府、重庆大学、意大利圣安娜大学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共建的“中意创新产业园”落户璧山高新区。“中意创新产业园”首期规划用地3平方公里,已引进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及汽车车联网项目。

  得润电子项目负责人淡建林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他们为宝马i3生产的车载充电机样品已经交付,最快本月这种充电机有望大批量生产。未来,宝马i3甚至保时捷纯电动车Mission E将装上这种璧山造“心脏”。

  宝马、保时捷为什么青睐“璧山造”?这得益于2015年得润电子对意大利Meta公司的并购。

  淡建林透露,得润电子通过收购Meta获得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模组+充电桩+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技术。而Meta的充电模组是宝马i3的独家供应商,这使得该公司拥有了敲开其它名车集团供应链的敲门砖。

  众泰汽车、得润电子的蓬勃发展,是璧山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璧山区经信委副主任曾佑勇介绍,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初期,支撑璧山工业经济的是机械加工、制鞋和建筑建材业“老三样”。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严重阻碍了璧山发展。为此,璧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2010年起在全市率先整体退出煤矿、钢铁、烟花爆竹等生产行业,关停整治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超过400家,这些被关闭的企业产值加起来有100多亿元。

  不过,上百亿元产值的“舍”,却换来了数百亿元的“得”。近年来,璧山以“品牌聚集”和“链条补缺”促进产业聚集,重点在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产业上发力,使得全区工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璧山高新区围绕新能源汽车、网联汽车、机器人布局“智能装备”产业;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穿戴设备、智能终端布局“信息技术”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型药物、医疗器械、健身器材、健康食品,布局“生命健康”产业,吸引上千家企业入驻。去年,璧山高新区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89.1%,璧山高新区还获评为国家智能化工业示范园区。

  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璧山高新区启动了20平方公里的人工智能产业园规划编制,今年还将实施“产业智能化”工程,引导扶持100家以上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

  高新区四成以上企业与军民融合有关

  在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整车半消音转毂实验室”格外引人注目。为达到消音效果,这个实验室近乎“悬空”,地面与地下仅通过弹簧接触;门也是用特殊材料建成的,有30厘米左右厚;实验室里的噪声仅有18分贝,人待在室内可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正是这种严苛的环境使科研人员“捕捉”到变速器中存在的最细微问题。

  青山公司负责人介绍,为建设这个实验室,青山公司花了5000万元。如此细致较真的“执着”和大手笔投入,使该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专业变速器生产企业,拥有长安、上汽、一汽、哈飞等固定客户。

  青山公司是璧山区加快军民融合步伐的缩影。据统计,在璧山高新区,像青山公司这样的军民融合企业及其关联企业超过400家,占高新区入驻企业总数的四成以上。

  为什么璧山如此重视军民融合?璧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罗志军介绍,璧山高新区集聚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6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正是基于这些底气,璧山高新区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璧山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平台建设。

  2016年11月,依托璧山高新区,重庆首个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空间信息、新型材料等军民两用新技术开展合作研究。在璧山区政府的引导下,青山公司、红宇精工等一批当地军工企业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如今军民融合产业已涵盖该区汽车、电子信息、医药食品、轻工等领域。

  不仅如此,大规模的军民融合还推动了各方合力创新的步伐。截至目前,重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总院完成组织机构搭建,注册成立重庆得润汽车电子、重庆众泰新能源汽车技术、重庆黄桷树智能传感器、欣渝兴材料4个研究院,“1+10”产业研究院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与此同时,璧山规划5平方公里“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成立了国防科工局经济技术发展中心西南工作部,设立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工作站,积极创建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未来,璧山将在材料应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实现成果转化,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军民融合示范区。

  设立5支产业和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29.7亿元

  对于任何地区而言,企业要完成从转型升级到扩规提质,再到做大做强的跨越式发展并非易事。融资难、融资贵是不少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拦路虎”。

  2015年6月,重庆凯成科技有限公司入驻璧山高新区。在厂房建设和设备引进过程中,公司一度遭遇资金难题。

  就在企业负责人一筹莫展之际,机会来了。2016年初,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对全国落实重点政策成效较明显的20个地市和20个县区予以通报表扬,并从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投资沉淀资金等方面予以激励支持,璧山就是被表扬的20个县区之一。

  在璧山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凯成科技凭借“功能性膜材料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以及自主设计开发的“卷对卷扫描激光干涉制造系统”等创新,申请到1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这些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加快了凯成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如今,该企业已成为苹果、富士康、联想等全球知名品牌的外包装壳供应商。

  在璧山,像凯成科技一样从国家专项基金中受益的企业还有不少。近两年来,璧山高新区积极对接国家政策,为10余家企业成功申请17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这些基金拉动民间投资高达100亿元。

  璧山区财政局副局长董其鑫介绍,为化解企业成长中的困惑,璧山坚持“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推行“政府引导+金融机构辅导”的全新合作模式,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把过去的“行政化补贴”转化为政府以股权参与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投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形成了三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机制,大大提升了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璧山建立了从“种子期”“初创期”到“成长期”的种子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光创业种子投资基金规模超过3000万元。去年,该区共设立5支产业和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到29.7亿元。

  如今,璧山的资本运营服务体系亮点频频。去年,该区鼓励引导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37家企业进入全市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建立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首期规模达到1000万元。今后,璧山打算用3年时间培育30家企业挂牌上市,预计撬动社会投资超过300亿元……

  产业创新、平台创新和融资创新,推动“璧山制造”迅速转变为“璧山智造”, 创新成为璧山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记者手记>>

  军地合力 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

  廖雪梅

  今年一季度,璧山区经济实现了“开门红”。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要素成本普遍上涨的大背景下,璧山仍能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关键是抓准了发展的方向。

  对于璧山而言,产业创新、军民融合、金融创新都是该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其中,推行军民融合的探索尤其值得肯定。

  对于地区和企业而言,军民融合辐射面广、产业带动性强、市场内需潜力大,好处显而易见。

  近年来,璧山深刻分析自身优势,找准了军民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在璧山区政府的引导下,青山公司、红宇精工等一批军工企业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促进了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转向器、摩托车整车、电机等产业的集群发展,使得当地的军民融合初见成效,其发展经验值得我市其他地区借鉴。

  需要提醒的是,推进军民融合是一场持久战。对于璧山而言,当前和今后不仅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从初步融合走向深度融合,意味着军民融合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亟需付出更大的努力,推出更有效的举措。

  实践证明,只有凝聚军、民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力,促进各领域信息资源共享互通,才能为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强大的生命力。希望璧山继续扭住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进一步优化服务理念,加强机制建设,做好需求对接,更大程度地激发“军转民、民参军”的活力。我们相信,当璧山奏响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强音”,它的创新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相关链接>>

  深化“放管服”改革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建设领域审批时限由330个工作日压减至50个

  本报讯 (记者 廖雪梅)今年一季度,璧山区新签约项目29个,合同投资额124.8亿元,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283.1亿元。亮眼的招商引资成绩背后,离不开该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努力。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从璧山区政府了解到,璧山区近年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软实力——

  一是推行建设领域审批改革。该区新设立建设领域并联审批联合办事大厅,将建设领域17个审批部门、73项审批事项纳入改革,实行首问负责制,建立超时默许、缺席默认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全程跟踪协办制度”,将审批时限由330个工作日压减至50个工作日。

  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璧山,营业执照办理时限已由20个工作日压减到5个工作日,简单登记备案事项实行“审核合一”,在创业集聚区试行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发放电子营业执照。

  三是落实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近年来,璧山编制并公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两个目录清单”,取消、停征涉企收费41项,清理、调整各类保证金31项,仅去年一年就为企业减负12.5亿元。

  2020年超四成规上企业将建研发机构

  本报讯 (记者 廖雪梅)重庆日报记者日前从璧山区科委了解到,为打造创新引领高地,璧山今年将推进“1+10”研究院体系建设,组建航天产业研究院等3个专业研究院。

  与此同时,璧山区今年将培育泰坤科技、飞扬环保等本土企业建设研发所,力争区内35%的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到2020年,该区将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40%以上。

  据了解,璧山区政府近年来陆续出台了《璧山区研究院建设总体方案》《璧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扶持办法》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对企业建立的法人化研究院给予1000万元的补助,企业建立国家级、市级和区级研发机构的,给予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支持。截至去年底,该区共建立了75个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