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06-08 点击数:4896
重庆日报6月8日讯:在今年5月下旬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荣昌共签约引进项目55个,协议投资总额449.53亿元,其中荣昌高新区引进项目48个,协议投资额230亿元。
“这是荣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之后,在招商引资上打的第一个‘胜仗’!”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这些项目大多是集中在医药生物、智能装备、大数据、特种陶瓷等“高新特”领域,将为推动荣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一年获批国家高新区
荣昌高新区于今年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我市目前4个国家高新区之一。有所不同的是,荣昌高新区从申报到获批,只用了1年时间,在全国已有的147个国家高新区中,创下了最快纪录。
曹清尧说,这缘于荣昌念好了“高新特”三字经,突出了农牧特色。
荣昌猪是世界8大优良地方种猪之一,其品牌估价高达30亿元以上,高居全国地方猪种榜首。因此,荣昌高新区聚集了大批兽药、饲料企业,是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固定举办地,这是荣昌高新区的“特”。
荣昌不仅拥有重庆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等知名畜牧科研机构,高新区还有农牧高新企业50家,通过GMP认证兽药企业12家,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新材料工程等技术领域均走在全国前列,这是荣昌高新区的“高”。
另外,荣昌高新区还建起了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买卖双方可在线上进行交易,去年实现交易额360亿元,交易量占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8%,这是荣昌高新区的“新”。
可以说,荣昌高新区是一个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园区,农牧企业在园区内按照工业的方式研发技术、生产产品,为整个荣昌乃至全国的农牧养殖户提供优质品种、饲料以及技术服务等,提升农户养殖的效益。
由此,荣昌高新区提出申报国家高新区后,受到了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格外关注,成为了我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
成高端陶瓷企业聚集之地
荣昌高新区通过念好“高新特”三字经,不仅做大了“猪文章”,拿到了国家高新区的金字招牌,还做大“陶文章”,使该区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陶瓷产业焕发出新活力,成了国内高端陶瓷企业的聚集之地。
荣昌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该区“安陶”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荣昌陶瓷企业却只能依靠生产酒瓶、泡菜坛子维持运行,陶瓷产业成为该区传统落后产业的代名词。
然而,去年以来,荣昌陶瓷产业却成了“高新特”的主力军:马可波罗、惠达卫浴、金意陶、简一陶瓷、北京创导工业等一批高端陶瓷项目密集落户荣昌高新区,颠覆了当地人对陶瓷企业的传统认识。
重庆日报记者在重庆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已投产的一车间看到,面积达6.7万平方米的车间只有很少的工人,粉碎、混炼、煅烧、码垛、包装等工序全部都是自动化作业,车间里也没有粉尘。
该车间生产的“马可波罗”瓷砖,附加值也相当可观:最便宜的瓷砖100多元一块,最贵的800多元一块。目前,该公司只建成一车间3条生产线,每月产出75万平方米瓷砖,每月产值就达4200万元。根据规划,该公司将建20条生产线,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已投产的北京奥福精细陶瓷有限公司则生产汽车尾气装置所用的蜂窝陶瓷,目前广泛应用于中国重汽、潍柴、康明斯、东风及德国戴姆勒等重卡。
今年以来,荣昌高新区又集中引进了惠达卫浴、金意陶、简一陶瓷等一批高端陶瓷项目。其中,惠达卫浴是A股主板上市企业、中国规模最大的卫浴家居用品企业;简一陶瓷是全国大理石瓷砖的标杆企业;金意陶是全国仿古瓷砖的领军企业,该企业还将首次在荣昌布局4条泡沫瓷砖生产线,可将各种固废材料加工成新型环保产品,广泛用于装配式建筑。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荣昌高新区为什么能把生猪、陶瓷等传统产业变成“高新特”产业?曹清尧对此用“上接天线”“下接地线”8个字予以概括。“下接地线”就是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上接天线”就是善于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荣昌之所以能快速聚集一批高端陶瓷项目,首先是立足于自身千年陶文化、陶土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其次是对国内陶瓷产业开展了深度调研和产业分析,作出了优势陶瓷企业将加快对具有原材料优势、能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区域布局的科学判断。
在此基础上,荣昌进行精准招商,对全国前100强,特别是前10强的陶瓷企业逐一进行了分析,摸清它们在全国的生产基地布局情况,将尚未在西部地区布局生产基地的企业作为重点招商目标。
依托荣昌国家生猪交易市场所产生的大量交易数据,荣昌高新区又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地开始发展大数据产业。去年12月,我国第一个畜牧单产品国家数据平台——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荣昌区建设方案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今年1月,荣昌高新区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签订三方协议,合作开展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
不沿边不沿海还不沿江的荣昌区,在依托重庆“两点”定位,落实“两地”“两高”目标上,不仅没有消极观望,反而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该区针对国内电商增长迅速、货运航班严重不足的实际,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国家货运机场。
目前,荣昌国家货运机场已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中央领导的批示,现选址报告已完成编制,并成功纳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统筹推进。今年1月,海航现代物流公司正式签约入驻荣昌,投资100亿元,为荣昌货运机场建设、货运机场发展方向及专业化运营管理等提供支持。
思路决定出路,作为打造成渝城市群重要支点的主载体、主平台,荣昌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使荣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动力十足。今年一季度,该区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在渝西地区排名大幅上升:其中,GDP提升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提升3位,建筑业增加值提升4位,投资提升5位,农村居民收入提升3位。
相关新闻>>>
荣昌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初见成效
本报讯 (记者 周雨)去年以来,荣昌将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共在15个村(社区)开展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现已初见成效。
于今年6月1日投入试运营的安富街道通安村“通安小栖”,便是其中一个项目。
“通安小栖”是该村上世纪60年代专为下乡知青修建的一个四合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为盘活集体资产,通安村用5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等,对“通安小栖”进行加固维修,完善了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引进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开有一家陶艺工作室的管永双、李云杉夫妇入驻“通安小栖”。两人投资30万元,将“通安小栖”打造成一个以陶文化为主题的民宿。为此,他们每年付给村集体5万元租金。
去年,通安村还用另外8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改造了该村位于安富场镇上的3间门面,用于农资、农具统购统销,另外改造村集体酒厂闲置厂房,引进一位陶艺大师设了一间陶艺体验屋。
2016年,通安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还不到4000元,去年达到了13万元,预计今年可达到20万元。
荣昌区农委负责人说,去年以来,他们按照每村120万至150万元的标准,扶持了15个试点村(社区)总共2000万元,将其作为村(社区)集体经济的“下蛋的母鸡”。
2017年,这15个村(社区)的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389.4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10.82万,解决就业岗位300余个。
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今年扩大试点范围,新增34个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目前,这34个试点村已进入项目申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