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07-06 点击数:6185
(开州“开县春橙”主产区之一长沙镇长沙橘村一角。 通讯员 刘康 摄)
重庆日报7月6日讯(记者王伟):今年,开州区的“开县春橙”以“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的身份在中央电视台8个频道亮相,每天20次的轮流播放频率让很多人都记住了“开县春橙”这个名字。近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开州区“开县春橙”主产区长沙镇长沙村,走在绿意盎然的橘林中,眼前是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村民们正在进行田间管护。
开州有2000多年柑橘种植历史,素有“橘乡”美称。“汉置橘官,橘贡大唐”,从唐朝开始,开州柑橘便被作为贡品上贡朝廷。
昔日无品牌
好特产沦为大路货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开州长沙果农的腰板都比别人硬。”说起30多年前柑橘发展最红火的情形,种植户桂素均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以“锦橙”和“红橘”为代表的开县柑橘卖得特别好,价格也比较贵,果农赚得盆满钵满。桂素均笑着说,在那个年代,如果你到果农家中做客,主人宁愿请你吃煮鸡蛋,也不愿意摘柑橘招待你,因为那时柑橘比鸡蛋贵。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受各种因素影响,开县柑橘开始走下坡路。曾经受市场青睐的“锦橙”和“红橘”,不再受欢迎,一再降价也无人问津。由于市场滞销,黄橙橙、红彤彤的柑橘无人采摘,成片烂在树上,让果农欲哭无泪。
桂素均家有近30亩柑橘,也受此影响而损失惨重。仅仅在2006年,他家就有7万多斤柑橘卖不出去,烂在树上。
究其原因,桂素均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形成品牌,特色产品变成了大路货。大量柑橘集中在秋冬季节成熟,一窝蜂涌向市场,越卖越便宜,最终烂了都没人要。
更新品种创品牌
“开县春橙”成功逆袭
经过一番艰难摸索后,开州柑橘产业走上了品牌打造之路。经过精心培育,以“春锦橙”“春脐橙”“春血橙”“春桔橙”“沃柑”等多个品系为代表的“开县春橙”应运而生,成为开州的一张名片。
与传统柑橘相比,“开县春橙”优势明显。
首先,“开县春橙”属于晚熟柑橘品种,集中上市时间为每年2—7月,正好错过柑橘销售高峰,填补了水果淡季市场,市场前景极为可观。
此外,据开州区农委技术人员介绍,“开县春橙”产量高,每亩可达3500公斤,超过同类柑橘品种,而且品质好,固形物含量平均达13%,具有甘甜多汁、细嫩化渣、入口即化的特点,在同类柑橘中名列前茅。
为创品牌,近年来,开州区拿出了1500余万元,多措并举强力打造“开县春橙”品牌。策划设计制作“开县春橙”Logo、精品和礼品包装,统一视觉形象,积极到上海、西安、北京等大城市开展超市试吃、展示展销等宣传推广活动,并在各种媒体平台投放广告。
近年来,“开县春橙”相继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2010年被农业部及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还获得了“重庆市著名商标”“中国区域品牌50强”“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多项奖项,进入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2017年,“开县春橙”获中国区域百强品牌称号,“开县春橙”评估价值达到9.16亿元……
很快,开州区果农尝到了品牌打造的甜头。桂素均是率先改良种植“开县春橙”的果农之一,2011年,他家的10亩新品种“开县春橙”喜获丰收,6万斤鲜果销售一空,为他带来14万元收入,“现在客商直接开货车来拉货,现摘现卖,不愁卖了!”
目前开州区“开县春橙”种植面积达25.26万亩,占柑橘种植总面积的70.1%,年总产值7.75亿元,从事“开县春橙”生产并具备出入口资质的企业、专业合作社达12家,相关从业人员16.23万人。“开县春橙”已成为开州的支柱产业、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
强势营销
“开县春橙”成全国“网红”
“三峡腹地,巴渝之交,奢侈的日照和独特的暖冬呵护,成就了橙红春天里春的味道;劳作之苦,汗水之咸,果农质朴的守护和四季的更迭,只为了新春伊始的春橙之甘……山水重庆,开春橙!”今年4月1日起,“开县春橙”公益广告开始出现在中央电视台8个频道,这得益于中央电视台“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这是中央电视台首倡推出的针对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地区的扶贫项目,免费播出多个农副产品扶贫公益广告。
中央电视台巨大的品牌推广力度,让“开县春橙”很快成为“网红”,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这两个月可把我忙坏了!”桂素均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近段时间,不断有外地客商打电话来,洽谈订购“开县春橙”事宜,还有不少国外的客商主动找上门,订购明年的“开县春橙”。
此外,开州区还积极拓展互联网销售平台。本地电商平台“开街网”年销售“开县春橙”100余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均有店铺销售“开县春橙”。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通过电商销售的“开县春橙”超过1500吨,预计到2020年,电商将成为“开县春橙”的销售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