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荣昌工业运行为何能排全市第一?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8-10-10 点击数:6253

     重庆日报10月10日讯(记者 张国勇 周雨 ):上月,市政府相关部门通报全市24个区1至7月工业运行和投资情况,荣昌区以91.19的综合分值,名列综合排名第一。

  据了解,这个分值排名由各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数、工业投资进度、新增工业利润、新增项目投达产、规模工业增加值等五项指标加权打分得出的。

  荣昌历来都不是工业大区,今年的工业运行和投资为何能表现得如此耀眼?

  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荣昌的企业深入采访后发现,荣昌工业发展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关键在于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静下心找准定位,精准抓落实。

  增强谋划能力,使发展方向更明

  荣昌的精准抓落实,首先体现在增强谋划能力,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使荣昌的发展方向更明。

  位于荣昌国家高新区的重庆尚上服饰有限公司,是去年9月才从江苏无锡引进的一家出口服装加工企业,现在的用工量已达1500人,租用厂房面积达3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可实现1000多万件产量、5亿元产值。

  记者看到,这是一家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企业,不仅实现了自动拉布、自动裁剪,还建立起了全自动化吊挂系统,能自动根据员工效率来分配工件,比同等产能的传统服装加工企业节省了一半的劳动力。

  公司董事长尤建峰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主要为日本、欧美和国内的一些知名服装企业进行贴牌生产,包括优衣库、H&M、斯凯奇等。目前,该企业已开始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明年将开发自主品牌、建自营服装专卖店,计划用两三年时间建成万人工厂。

  荣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常晓勇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至今,他们已引进无锡尚上、无锡洪德、无锡阿邦思、美博尔实业、重庆熙妮等5个大型出口服装加工企业,下一步还要引进五六家企业,预计两三年可实现100亿元以上产值。

  这些出口服装加工企业为什么愿意到远在内陆的荣昌区投资设厂?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尤建峰说,“一是荣昌区委区政府一班人说话算数,不但有引进我们来的决心,更有瞄准方向不放松让我们定下根的恒心;二是荣昌地处成渝城市群核心,产业定位清晰,市场扩展有空间,很适合我们发展;三是要素成本较低,加上中欧班列(重庆)的开通,对欧洲客户的交货时间反而比沿海更快。”

  事实上,从去年至今,随着大批企业入驻,荣昌高新区已消化了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其中今年1至9月就消化了18万平方米。

  常晓勇说,荣昌区能在这两年引进这么多企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建设,作出了建设“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使荣昌的发展方向更明了。

  这种目标定位使荣昌在招商引资上找到了优势:过去,荣昌主要面向主城发展配套企业,因距离主城较远,多年都难得引进一两个大企业;现在,荣昌面向成渝两个大市场,短时间内就引进了一大批区域性大企业。

  增强结合实际的能力,做强区域特色经济

  荣昌的精准抓落实,其次体现在结合实际的能力。荣昌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经济,并不是总盯着“高铁”“航天”等高精尖产业,而是将“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与荣昌的传统产业有机结合,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产业群,做强区域特色经济。

  譬如在“一片陶”上,荣昌就从该区曾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的文化传统和产业基础出发,深度调研国内陶瓷产业正处转型升级的机遇,展开精准招商“大会战”,今年以来已引进惠达卫浴、金意陶陶瓷集团、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北京创导工业、日丰陶瓷、科亿陶瓷等一批高端陶瓷工业企业。

  其中,惠达卫浴是A股主板上市企业、中国规模最大的卫浴家居用品企业;金意陶和简一陶瓷分别是全国仿古瓷砖、大理石瓷砖的标杆企业;北京创导是亚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二的耐火窑具生产企业;科亿陶瓷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陶瓷洁具、智能电子件集成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在智能马桶上实现“荣昌造”,大幅提升荣昌陶瓷洁具的附加值。

  加上已在去年实现一期投产的唯美陶瓷,已沉寂30余年的荣昌陶瓷产业再次焕发新活力,迅速成为该区新的支柱产业,荣昌成为国内新的陶瓷主产区。

  又譬如在“一头猪”上,荣昌依托“荣昌猪”品种资源优势和科研、教育优势,近年发展起了20多家兽药饲料企业和国家生猪市场。其中,荣昌国家生猪市场采取“生猪活体线上交易+线下交收”的方式交易,成为国内生猪行业的“淘宝网”,现在的日均生猪交易已达到近10万头,占到了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10%。

  今年以来,荣昌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引进重庆琪金食品、上海紫燕食品两家企业。其中,重庆琪金食品将投资10亿元以上,在全国建1000个荣昌猪肉专卖门店。上海紫燕食品在全国拥有近3000家门店,是全国熟食行业的龙头企业,该企业将投资5亿元在荣昌建设食品西部中心工厂。

  这两个企业将补强荣昌生猪产业在精深加工、零售方面的短板,让“荣昌猪”走向全国。

  荣昌通过突出“一头猪”的优势及产业基础,还于今年2月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农牧特色高新区,为荣昌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重要支点”、推动“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功能大平台。

  增强执行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荣昌的精准抓落实,还体现在执行力上。今年来,该区扎实开展“党建深化年”“干部实干年”“质量提升年”等“三大主题年”活动,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的文件,整顿了一些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弱作为等方面的不良现象,启用了一批有干劲的实干者,请走了一批“油嘴滑舌”的“太平官”,搬开了一批专设“路障”的“捣蛋鬼”,使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使干部有了成就感、企业有了归属感。

  为降低企业成本,荣昌通过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方式,使该区工业用水、用电、用气的平均价格分别下降了0.11元每吨、0.23元每度、0.18元每立方米。今年,该区还盘活永荣矿业有限公司铁路专线资源,建成商贸物流园,使唯美陶瓷的物流成本降低了三成。

  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荣昌高度关注停产企业、企业融资环境两件事:对停产企业实行区领导带队包联,因户施策,帮助企业尽快复产达效;对资金困难企业,多渠道引进投融资机构采取注资、授信、控股、持股等方式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为加快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投产步伐,荣昌在行政审批服务上大力推行“只跑一次,只找一人”改革,至今已在289项政务服务事项上实现了“只跑一次”目标。荣昌国家高新区引进第三方全程代办,实现“只找一人”目标,将企业投资审批时限由过去的5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

  数据表明,今年1至8月,荣昌国家高新区共新签约项目256个,合同投资总额38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1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截至目前,已促进建设131个项目,开工82个项目,投产42个项目,完成工业固定投资75亿元。今年1至8月,荣昌国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产值353亿元,同比增长了20.7%,工业税收同比增长了18.3%。

  记者手记

  关键在于精准抓落实

  周雨

  荣昌,重庆最西部的区县,处于成渝城市群的腹心地带。一直以来,荣昌所处的渝西川东地区被形象地称作成渝城市群的“塌陷地带”,以至于记者听到“1至7月工业运行和投资情况荣昌区综合排名第一”这个消息,也有些意外。但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发现这个成绩是情理之中的事。

  答案就是“精准抓落实”。

  首先是发展方向上的精准。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立足“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主动融入成渝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了建设“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使荣昌的发展方向更明晰——过去,荣昌主要面向主城发展配套企业,因距离主城较远,多年都难得引进一两个大企业;现在,荣昌面向成渝两个大市场,短时间内就引进了一大批区域性大企业。

  其次是招商引资上的精准。与重庆主城和渝西的兄弟区县相比,荣昌的工业基础并不算雄厚,但并不是说就无所作为。他们发展工业经济,不只盯着“高铁”“航天”等高精尖的产业,而是学习浙江的“小螺丝”发展模式,照样能闯出“大世界”,将“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与自身的传统产业有机结合,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产业群,做强了区域特色经济。

  第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准。世界上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一片陶”“一头猪”“一匹布”“一把扇”四大传统产业,在如今的荣昌焕发青春:过去仅是做一些泡菜坛子、酒瓶子等低端产品的“荣昌陶”,如今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荣昌迅速成为国内新的陶瓷主产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让荣昌猪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荣昌折扇”,正在不断引入优质企业和先进技术,在此引领下迈向中高端。

  看效果,荣昌发展定位的精准,尤是精准抓落实给人以启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