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1-11 点击数:4141
重庆日报1月11日讯:1月11日—14日,北碚将出席此次盛会,推介当地特有的静观蜡梅、沃柑、花卉苗木等一大批优质特色农产品以及精品乡村休闲采摘旅游目的地,满足市民更高层次的乡村体验和休闲娱乐。
“吆喝农产品只是一个方面,更多是借农交会平台,全方位展示北碚近年来农业发展的新成果。”北碚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北碚区始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立足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农业“接二连三”,通过做靓休闲农业、做强花木产业、做响科技品牌“三驾马车”牵引,赋能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效益之路。
马车1——休闲农业
三变改革,盘活资源让农业“接二连三”生金
去年10月的一天,北碚区澄江镇五一村仙女场村民小组的易显富一大早匆忙吃完早饭,就径直朝村支书杨海办公室走去,嚷嚷着要将自家的1亩多地折换成股份,交给合作社统一打理。
原来,老易看着同村村民刘大富将土地交给合作社,日子越过越好有些羡慕。刘大富算了笔账,自从他成为一名工人在基地务工后,每月挣回2000元工资不说,等到果树进入丰产期,还会有每亩600元的土地收入以及产业分红,“做梦都想不到,一把年纪还能这么赚钱。”
五一村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但由于缙云山、云雾山的阻隔,交通出行困难,是澄江镇最偏远穷困的村子。因为贫穷,原本近4000人的山村,只有1000余名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8050亩的土地常年就有6000多亩闲置,村子缺乏朝气,动力不强。
“穷了几代人,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苦干实干就会过上好日子。”2016年5月,经过近两个月的村里调研,杨海决定带领村支两委进行一场三变改革。即将农民闲置的土地、池塘等固定资产量化成股份交给村集体,再联合村民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合作社,进行果树的统一销售,再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苗木、技术的统一经营管理,同时将各种涉农资金、扶贫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用途的情况下,为村民配股,达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目的。
刘大富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村民。2016年7月他将自家的3亩土地折成股份,交给村集体的樱泉花香果树种植股份合作社种植沃柑,老刘摇身一变从农民变成股民。
让老刘想不到的是,杨海描摹的规划还不仅仅是发展沃柑产业这么简单。按照规划,村里的思路是想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形成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去年村集体修建硬化20多公里长的柏油路,根据“粉色五一,樱花橘乡”的定位,先后推进樱花橘乡核心公园、树葡萄农业观光园、仙女湖游览区、璧北河生态湿地水上公园、开心农场以及五彩莲池的景观建设。将五一村打造成季季有花赏、月月有果摘,集观光、休闲、采摘、度假于一体的樱花橘乡生态农业公园,做到既卖果子又卖风景。
去年3月,村里的沃柑初挂果,大量游客前往基地进行采摘。10万斤橘子让村集体增收了1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樱花以及村里的田园美景吸引来大量游客,带火了乡村旅游。
寨子村民小组的张均、张兰两夫妻第一个尝到农旅融合带来的红利。去年他们在村口租了一个门店办起商店兼具农家味的乡土餐馆,一年挣了10多万元。不仅如此,村里的变化还赢回村民返乡回来谋发展。2017年前房村民小组的张良在村里搞起了树葡萄采摘;2018年刘鹏也回来了,在村头做起了稻田养殖……一时间村里的人气足了,产业旺了。2018年,五一村综合收入近200万元,带动农家乐3家,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产业6家,盘活4000多亩土地,带动农户人均增收数千元。
“五一村的蝶变只是北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北碚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北碚区制定了《北碚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重庆北碚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等文件,选择了2个镇、8个村开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截至2018年底,北碚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升级,共计建成12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蔬菜、水果、花木、生态渔四大拳头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齐头并进,建成休闲农业园40个,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8条,实现休闲农业旅游收入1.32亿元。
马车2——花木产业
三产融合,让花经济四季常开香味更浓
1月5日,一年一度的北碚静观蜡梅文化艺术节暨花木交易博览会成功开幕,吸引了市内外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这让村里的村民高兴极了。
现在,静观镇素心村69岁的花农黄橙木才真正觉得村里的蜡梅是棵“摇钱树”。不出村,在家门口转手倒卖蜡梅鲜花朵,一天能挣300多元,他感叹:“这几年蜡梅产业做强了,日子也跟着富裕起来。”如今,家里不仅栽种有4亩蜡梅,他家还成为重庆茅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村里的一个蜡梅收购点。
和老黄有同等感受的还有素心村村支书李伟。依托蜡梅这朵花,他不仅牵头21名社员成立了合作社,2018年11月,还以村集体建立了重庆素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带领花农做大做强蜡梅产业,目前已有2000多位花农入股合作。
静观有着500多年蜡梅栽培历史,栽植蜡梅面积2万余亩,是我国蜡梅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的蜡梅栽培区,被称为“中国蜡梅之乡”。但由于受花农单打独斗分散经营的影响,农民辛辛苦苦把蜡梅花运到北碚城区去卖,有时还不够车费,大部分花都自然凋谢烂在地里,创造不了价值。
这让李伟在内的村干部很是心疼。“蜡梅花期仅有一个月,如果将花期延长岂不是可以赚几个月的钱。”看着漫山遍野的蜡梅,李伟想到了蜡梅深加工。2015年先后通过蒸馏技术,开发出纯露精油;冰块加泡沫的保鲜技术,将蜡梅鲜切花空运卖到了千里之外的江浙一带。
一时间,蜡梅深加工蔚然成风。北碚相继也启动校地合作,通过西南大学的生物科技,对蜡梅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先后开发出蜡梅香水、面膜、洁面皂等20多个品种。此后,北碚又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蜡梅鲜切花礼盒、蜡梅精油、蜡梅护肤品、蜡梅冻干花、蜡梅桩头、蟠扎盆景等产品。
一二产业的融合,让静观蜡梅就地变现,而且附加值更高。当地农民开始连片种植,一些企业也开始在静观设立加工厂,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蜡梅产业链逐渐形成。2017年,静观销售蜡梅鲜切花340万束,创收5500万元;销售蜡梅干花20吨,收入260万元;销售蜡梅深加工产品3吨,收入165万元;销售桩头盆景1500盆,销售额35万元。
“一二产业的融合提高了蜡梅产业的不少价值,但要做大做强这朵花经济,就要做到产业的‘接二连三’。”北碚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二三产业的联动,北碚下的先手棋就是农旅融合,通过举办蜡梅文化节吸引流量。目前已连续举办了16届静观蜡梅文化艺术节,静观蜡梅也因此声名远播。
同时,围绕这朵花经济,北碚也趁势而上大力发展乡村游——静观一方面整治乡村风貌,在蜡梅田间修筑道路,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从外地引来业主,建成多个集桩头盆景观赏、产品研发、文化科普培训功能于一体的蜡梅观赏园。
以蜡梅观赏旅游为核心,静观先后开建静观古街、爱情文化主题公园、央视微电影基地,以及山里院、陶花源、地科酒店、对山居等多家乡村园林酒店。借助一朵蜡梅花,静观初步形成以“花康养”为主题的全域旅游格局。2017年,静观旅游综合收入约5500万元,2018年前三季度超过4000万元,预计全年达7000万元。加上深加工产品以及由蜡梅带动的整个静观花木产业,这朵小小的蜡梅花每年给北碚带来直接和间接收入已经接近6亿元。
马车3——科技品牌
双轮驱动,助农产品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如果说休闲农业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的方式,那么科技和品牌的双轮驱动则是帮助其农产品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一个助推器。
这一点,重庆科正花果苗木有限公司的老总李伟感触最深。
2017年,李伟在澄江镇转龙村流转来200亩土地进行柑橘种苗的育繁推广,这一年下来,李伟时常为柑橘种苗的参差不齐操碎了心。他说,过去总是靠传统的老办法培育种苗,不仅费时费力,消耗大量的人力和农资等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培育出来的种苗时常因为光、热、水、气等没有实时调控,导致苗木有时出现干涸枯死的情况发生,即便育出了种苗也卖不上好价钱。直到2018年10月,他投入几十万元,为苗圃基地增添农业物联网设备后,脸上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转龙基地,李伟展示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只见他用手指轻轻触碰了手机上的一款APP,苗圃基地里纵横交错的水管立马溢出水来,只需几分钟,一组柑橘种苗就能轻松完成施肥、灌溉等各种农事活动。
“不仅方便好用,更能精准管理,实现缺啥补啥。”李伟说。以化肥人工的投入为例,过去化肥利用率不到3%,现在有了物联网技术后,通过精准的水肥滴管技术,其利用率提高了近40%左右,同时相应的劳动效率也提高了近十多倍左右,劳动成本支出也减少60%以上。
现在,李伟的柑橘种苗基地一年能产出650万株优质苗木。不仅如此,眼下他还和西南大学进行校地合作,借助高校的科研团队,联合开发智能机械化装杯的新机器,同时他还建立了20亩盆栽育苗,打算在璧山建立一个集科研、繁育、科普于一体的柑橘农业公园。
在品牌打造上,他利用北碚“三品一标”建设契机,大力进行柑橘苗木品牌的建设。目前已先后建立明日见、甘平、青秋等30多个柑橘苗木品牌,先后卖到了云贵川等18个省区市。
“自从有了品牌助力,一般的苗木比市场都要贵几角,‘明日见’更是卖上了一株200元的天价。”李伟说,因为有了柑橘苗木品牌,现在行业内,他也拥有了柑橘苗木定价的话语权,让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成倍的增长。
事实上,科技和品牌给李伟带来的效益只是北碚农业质量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碚区深化与西南大学进行校地合作,通过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发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种,让农产品既有了颜值更多了气质。目前全区“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量72个,天润豆干等9个系列产品被评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北碚区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柑橘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区有柑橘育苗企业10家,其中规模化柑橘育苗企业5家。2018年生产容器苗1200万株、接穗960多万枝,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