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9-04-23 点击数:16750
重庆科技报4月23日讯: 重庆,也正在打造西部地区的智慧物流枢纽——市经信委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意见》,渝北区仙桃数据谷打造“航空小镇”,九龙坡、巴南和永川也先后布局无人机产业园……
截至目前,重庆无人机企业有60多家,2018年全行业的总产值为30亿元。在此基础上,全行业将加快整合和协作步伐。4月12日,重庆无人机协会宣布将成立重庆市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建立无人机产业整体发展的开放性平台,促进无人机企业协同发展。
从无到有
两年聚集60多家无人机企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无人机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2018年我国无人机总产值已突破250亿元,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深圳、广州、北京等国内多个城市已先行布局无人机研发和生产领域。相较而言,重庆的无人机产业起步晚、底子薄。
重庆无人机协会副会长胡海波介绍,2018年重庆无人机行业总产值仅30亿元,“深圳大疆公司2018年的产值就超过100亿,重庆整个无人机行业还不及人家的一半。深圳、成都等地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布局无人机产业,重庆起步还是晚了。”
重庆无人机产业要追赶,并非易事,技术、人才、资本等都是难题。“只有把上下游企业聚集在一起,打造全产业链,才有可能破解这些难题。”胡海波说。
为了让无人机企业抱团发展,重庆陆续成立了各种产业园,瞄准无人机企业招商引资。短短两年间,重庆就聚集了60多家无人机企业。
各有特色
培育细分领域“小巨人”
在众多无人机产业园中,位于九龙坡区的启迪科技园表现不俗,去年引进5家无人机企业,覆盖无人机产业上下游。
“5家企业不盲目生产,不搞同质化竞争,各有分工,各自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重庆爱思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思翼航空科技)CEO周少阳说。
爱思翼航空科技是工业级无人机领域的“小巨人”。“我们只做工业级无人机这个细分领域。”周少阳说,与消费级无人机区别很大,工业级无人机要在60℃以上的超高温,零下40℃以下的超低温,以及大雪冰雹、沙漠地带等多种恶劣环境下飞行,对制作工艺的要求更高,“有了这种工业无人机,极端环境下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迎刃而解。”
和爱思翼航空科技同处一栋楼的,还有其他4家无人机企业,有做中游的集成开发,有的做下游应用,还有的提供横向配套服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
重庆飞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机主要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保护,比如为柚子树精确喷洒农药。与人工喷洒相比,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更高效、精准、安全。操作人员只需配置好农药,通过操控器提前设定飞行航线和飞行高度,无人机就自动进入“预设轨道”,实施“高空作业”,避免喷药人员中毒的风险和踩踏农作物的损失。
重庆晋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一家主攻应用的无人机企业。“政府部门、国企对高清大面积的地图、影像图有强烈的需求。”该公司总经理李映锋说,晋盾智能科技研发了一套实景三维可视化大数据管控平台,专门处理无人机传送来的高清影像图。
目前,这个平台主要应用于燃气管道的测绘巡查,“人不需要跑去现场,无人机就能代劳。”李映锋说,燃气管道的走向如何,穿越了哪些大山,经过了哪些村庄,哪些地方有地质灾害,这些重要的地理信息都能靠无人机测绘出来。
潜力巨大
2020年产业总产值将达120亿
除了启迪科技园,渝北区仙桃数据谷有重点发展无人机的“航空小镇”,巴南区、永川区均有符合自身定位的无人机产业园。
在政府层面,2016年,市经信委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培育产业集群,合理规划建设无人机产业发展园区,打造一批无人机产业化基地。预计到2020年,全市年产无人机将达到120万台,无人机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20亿元,构建形成“研发+制造+服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李映锋表示,重庆因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可对无人机提出各种考验,比如,雾多将影响无人机的定位和视觉,潮湿、高温将影响电子系统,山多影响飞行控制和数据传输等,“这些环境简直是天然的试验场,重庆造的无人机能在各种场景中接受检验,适应能力会更强。”
“我们也看好重庆的潜力和成长空间。”周少阳称,就工业级无人机市场来说,重庆工业企业多,潜力巨大;另一方面,重庆加大了对智能制造业的投入,多重利好叠加,重庆无人机产业定能“迎风起飞”。
专家声音》》
重庆发展无人机产业首要任务是技术创新
当前,重庆发展无人机产业有何优势?面临哪些困难?可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记者就此采访了行业相关专家。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吴道明表示,重庆发展无人机产业,探索无人机产业运营新模式,可为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无人机行业主要任务是技术创新,通过创新引导市场理性发展,而非盲目扩张。在人才培养上,吴道明提出,可以把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连接起来。“据我所知,重庆有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和评定中心以及重庆大学等,通过产学研合作,搭建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在无人机设计测试、通信及导航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另一方面,中科院重庆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中心副主任徐泽宇则表示,重庆无人机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上下游产业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他坦言,重庆生产一架无人机,只有很少的零部件是本地配套企业生产的,大部分零件以及核心的飞行控制系统只能从沿海省市购买,企业的制造成本很高。“如果所有配套环节都能落户重庆,无人机的生产成本将降低20%以上。”
“不过,重庆有一个沿海地区都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就是重庆本土有着许多装备制造企业,可以满足无人机传感器生产、信号处理、光电一体化等技术要求。”吴道明说,重庆正在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也赋予了无人机产业巨大潜能。
重庆日报记者 崔曜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