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重庆涪陵蓄势再出发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10-21 点击数:1709

    

 重庆日报10月21日讯: 10月16日,距涪陵城区15公里的涪陵工业园华晨鑫源汽车项目工地,数百台挖掘机、推土机不停地驶进驶出,进行开挖、推土、平整作业,现场一片繁忙,热火朝天。

这一建设项目,是华晨鑫源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工厂和汽车研发中心,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成为推动涪陵融入重庆主城“建设西部汽车名城”战略布局的“助推器”。

这样的建设场景,也出现在涪陵白涛、清溪等工业园区内。

在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做出五大功能区战略定位后,涪陵作为城市发展新区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还承载了发挥“一圈”辐射带动“两翼”的支点功能。

站在发展新起点,蓄势涪陵再出发。

工业经济“推陈出新”

——以新型工业化为驱动,走出一条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发展新路

提到涪陵,不少人首先会想到驰名中外的涪陵榨菜。这个产量占全国市场70%份额的“涪陵名片”,是涪陵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一个剪影。

在涪陵榨菜集团公司,传统的小作坊加工已完全被现代化工艺所代替,脱盐、拌料等工序都已实现自动化,门类繁多的榨菜产品年产量达10万余吨。

推进新型工业化,让涪陵榨菜集团很快尝到“甜头”——随着生产线优化升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渐进提高。目前,涪陵榨菜集团销售渠道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市乡镇市场,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达到4.14亿元,同比增长12.9%。 

   在涪陵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创收的企业还有不少。

走进涪陵重庆万达薄板有限公司车间,厂房内生产流程几乎全是自动化控制。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自动化、规模化生产的薄板抗拉强度、抗腐蚀等性能均位于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有半数产品将出口海外。

作为连续多年进入全市工业十强区县之列的涪陵,近年来在工业经济发展中,以新型工业化为驱动,通过“工业立区、产业兴城”战略,充分发挥出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的优势,走上了一条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新路。

涪陵区区委书记秦敏介绍,立足本地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涪陵确立了“326”工业发展战略,以涪陵、白涛、清溪3个工业园区为核心,建设船舶建造和能源保障2个基地,做强医药食品、装备制造、重要材料、化工化纤、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6个支柱产业。同时,以“7+2+1”的发展思路扩大工业发展内涵,即通过发展中小型特种船舶、高端钢材、有色金属深加工、石油化纤纺、天然气化工、PA和PU化工、物联网产业链等7个百亿元级产业链,壮大医药、食品两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夯实百亿元级能源基础产业。

在新型工业化驱动下,涪陵坚持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打造“工业涪陵”,这将是涪陵建成“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全市重要工业基地”、“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等战略定位的实施载体。

发展思路对路,效益随即显现。今年上半年,在全国工业增速下降,特别是化工、化纤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以重化工为工业经济支撑的涪陵,因为产业结构适时调整、产业布局逐渐优化,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工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达到525亿元、438亿元,同比增长14%、13.9%。特别是华晨鑫源汽车、云河特种汽车和华通电脑PCB等一大批项目签约、开工,为涪陵的新型工业化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城融合”推动城建

——在城镇化推进中,抓住产城融合这个“牛鼻子”,同步推进老城升级改造和新城提速开发

在城市发展新区战略发展思路中,“产城融合”是其中的关键词之一。

“产城融合,是实现产业与城市同步推进,让城区开发‘既长骨头又长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骨头”是产业和城市,“肉”是人气和功能服务。既长“骨头”又长“肉”,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同时也能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更好地实现“组团式规划布局”发展目标。

因此,按照“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的原则进行城区开发,成为涪陵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而产城融合发展则成为必由之路。

在涪陵城镇空间“一个全区中心,两条发展轴”总体框架中,全区中心是涪陵中心城区,含江南、李渡、江北、江东、龙桥等5个组团。发展主轴为长江发展轴,轴上有部分涪陵城区及石沱、蔺市、义和、清溪、珍溪和南沱等城镇;发展次轴为西南发展轴,联系中心城区和龙潭新城,轴上有马武、青羊、龙潭等城镇,带动涪陵西南区域发展。

按照涪陵城市建设目标,到2015年,城市人口规划达到80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建成“双百”城市。

“要实现这一目标,涪陵必须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两手抓。”秦敏表示,目前涪陵已启动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拉开大城市框架,启动建设具有百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宜居城市。

由于现有的江南老城区人口密集,负载较重,无法拓展,为突破大山与两江的分割,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涪陵提出“提档、提速”的城市建设方式,将江南老城区以西8公里的李渡作为新城建设区域,开启了老城区与新城区齐头并进的发展篇章。

如今驱车进入涪陵新城区,映入眼帘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建设中的各项公共设施。目前这一区域基础设施已投入60亿元,建成和在建的城市开发项目有25个、工业项目53个。

在拓展新区同时,涪陵也加快了江南老城区改造力度,将“提质、减负”作为破题老城区发展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老城区拆迁危旧房130多万平方米,企业纷纷“退城入园区”后,腾出地方建成了更多的公园、绿地、广场、学校和商场等,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升。

依托两江四岸,以江南老城区与李渡新区为重点,涪陵“一城两区五组团”的城市格局呼之欲出:江南老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李渡新区布局工业与物流;长江北岸整合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功能;乌江东岸以居住为主;位于长江涪陵段上游的龙桥片区则重点发展物流。

而涪陵城市规划建设更长远的考虑是,上与重庆主城衔接,下向周边区县辐射。为此,在渝涪高速公路、渝怀铁路运营的同时,还有多条铁路和高速公路正在全面开工。预计到2020年,涪陵将实现“半小时主城、1小时周边”通达,建成渝东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成为“两翼”人口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内外招商一视同仁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强化各项服务功能,营造推动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今年初,亚洲零售业巨头——韩国乐天玛特超市在涪陵开业,成为涪陵居民生活采购的又一主要去处。

不为人知的是,从乐天玛特在涪陵申请办理各项审批项目,到超市开业,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而按照正常流程,这些审批项目办结完毕最少需要两个月以上。

乐天玛特的境遇不是孤例,而是涪陵区优待外来投资企业的“普惠现象”之一。

为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目前涪陵区内所有区级部门对外窗口都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办公。这个行政服务中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只负责接、取件的“收发室”,所有入驻部门都安排了工作人员在这里常年办公,不少规定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的行政审批服务,都能实现“立等可取”。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简化程序,优化服务,不让企业来回‘跑趟趟’。”涪陵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贺晓川介绍,在行政服务中心内还设有专门的人才招聘场地,几乎涪陵所有企业的招聘会都在这里举行。对于企业而言,从工商登记开始,到落户后招聘用工的整个“一条龙”流程,都可以在行政服务中心完成。

据统计,以前涪陵各级部门要办理的数百项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平均办结时间为22.79个工作日。而在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后,这些项目的平均办结时间缩短为3.5个工作日。

不仅如此,为优化发展环境,涪陵区每半个月还会开展一次针对各区级部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测评,但凡测评分数不合格的部门将定期整改。对陋习做减法,对服务做加法,涪陵正是以这样的服务态度赢得投资企业赞誉,形成了推动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对外来投资项目躬身做好服务,对区内的投资企业,涪陵也做到了一视同仁。

10月13日,由70家民企出资组建、被业内称为目前重庆最大的区域抱团发展民企“航母”——重庆民投集团在涪陵揭牌运营。与多数民企发展普遍面临的“融资难”不同,依托涪陵区委、区政府在项目、政策等各方面给予的支持,这个民企集团在成立当天就获得超过千亿元的银行授信,并随即与涪陵李渡新区、涪陵国投集团等达成合作事宜,进行李渡新区CBD建设等多个开发项目。

推动本地民营经济发展,涪陵可谓铆足了劲。同样是10月13日,投资2000万元建设资金的涪陵新区微企创业园正式开园,50家本地微企先期入驻。园区将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等服务,并组织该区经信委、科委、金融等职能部门定期到创业园办公,集中提供行政审批办理等服务。

“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经济向来是涪陵的优势,也是涪陵站在新起点建设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秦敏表示,民企抱团成立的投资集团、微企创业园等,不仅是民企资本拓展市场的平台,也将为涪陵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将是涪陵区委、区政府在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