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5月31日讯 (记者 颜若雯)“‘首查必罚’是调研中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请直面问题回答。”5月3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市政府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向市政府及其办公厅、市政府职转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3个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提问,一事一问,一问一答。
今年3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分成7个调研小组,分赴各区县(自治县)开展座谈调研,走访民营企业95个,召开座谈会47场次,广泛收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行业协会、企业员工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在前期调研走访、收集梳理问题的基础上,选取了10个社会关注度较高、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本次专题询问的重点问题。专题询问现场,针对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逐一答复。
一问
首查必罚
“有的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执法‘一刀切’,简单地以罚代法、逢查必罚等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晓涛的提问,市交通局、市应急管理局分别在回答中谈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首查必罚’是调研中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请直面问题回答。”询问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插话,希望被询问人直面问题。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冉进红对此作了解释:“‘首查必罚’是指对不具备法律明确规定免除条款的问题,一旦查到就必须处罚。”他表示,“首查必罚”的真实意图是想解决执法过程中“走走看看”、检查不执法、发现问题不处罚的问题,但实际工作中,基层安全执法人员可能存在错误理解或解释,执行为“首次检查就必须罚”,不罚就是没有尽职。
“具体执行中要注意,再出文件时也要注意,避免错误理解、错误执行。”听完回答,张轩表示。
二问
隐性壁垒
“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合理限制、隐性壁垒仍然存在,市政府将如何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商亲商的社会环境?”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春焱的提问,市政府副市长李明清表示,市政府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着力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
市政府将加快涉企相关立法项目推进的力度,动态清理评估优化已经出台的涉企政策;强化规范涉企执法,重点推进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治审核三项制度;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扰乱企业正常经营秩序、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清理,编制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清单、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加大“全渝通办”推广应用力度,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核审查制度,依法全面清理阻碍民营企业发展或违反市场规则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强政府政务的诚信建设,研究建立因政策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助机制。
三问
中介机构垄断
“现实中‘放管服’改革与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诉求仍有一定差距,如精准协同放权不够,有的还存在‘明放实不放’。市政府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对‘放管服’改革成效的体验感?”
针对市人大代表米绍林的提问,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波表示,下一步,市政府将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办法措施,进一步创新优化服务方式,完善政策支持,彻底破除“旋转门”“玻璃门”“卷帘门”。
“深化‘放管服’改革后,社会中介机构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由职能部门让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但又衍生出一些新问题,如有的中介机构收费过高,有的领域由少数中介机构垄断,存在职能部门指定提供服务之嫌,下一步如何加强监管,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规制?”米绍林代表继续追问。
对此,市发改委副主任米本家表示,收费问题方面,2015年以后,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我市工程咨询和评估涉及的收费由市场主体双方协商确定,政府投资项目评估方面,2015年开始由市级财政支付。
针对垄断和指定中介服务问题,目前市级相关部门正在推进网上中介超市建设,建成后,市场主体之间自行协商确定价格和服务对象等。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评估方面,市发改委通过招投标方式筛选机构入库,有评估需求时电脑随机抽取,以此消除人为干扰因素。目前,我市已有招投标代理机构942家、工程咨询业务单位287家,且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随着相关机构单位的数量增多,垄断现象将会消失。
四问
人情监管
“市场监管中仍存在不担当、慢作为、消极监管的情况,也存在‘人情监管’‘关系检查’或多重检查等问题。请问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针对市人大代表付子堂的提问,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林表示,下一步,将重点采取三条措施,解决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不担当、慢作为、消极监管问题:一是建立严格的内部追责问责机制,二是强化综合监管执法,三是强化重点突出问题的职能,即紧紧围绕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深入治理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针对市场监管中存在的人情监管、关系检查、多重检查等问题,市市场监管局将强化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快监管方式的改革,坚持公平公正和严格执法。按照“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监管体制机制,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严格规范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和各种强制措施的使用。
五问
施工单位垫资
“即将于今年7月1日施行的《政府投资条例》规定,政府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落实到位;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对此,政府如何抓好该规定的贯彻执行?”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鲁磊的问题由市财政局副局长吴辉回答:“所有的项目五年筹备,三年滚动,当年安排计划、安排预算进行建设。”吴辉表示,按照中央相关文件的规定,所有政府工程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安排,根据工程进度安排到位。
六问
融资难 融资贵 融资慢
“如何有效解决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突出问题?”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谭建旗的提问,市金融监管局局长阮路表示,将把握好四大原则,“四端”发力。
四大原则一是消除隐性壁垒,确保平等待遇;二是把握好优先序列,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再解决融资成本的问题;三是鼓励小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提高融资的可得性;四是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确保金融服务对民营经济的服务保本微利可持续。
“四端”发力一是银行端抓好内部机制建设,练好服务内功,解决不愿、不能、不敢的问题,进一步做实民营小微企业的内部转移定价和考核倾斜,完善授信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的机制,重点明确免责条件,确保基层银行敢贷;二是政府端要营造良好环境,加大融资担保的整合,提升融合担保的能力,完善贷款风险的补偿机制、应急转贷机制;三是监管端强化逆周期调节,加大监管考核,规范收费,免除不必要的成本;四是企业端强化财务约束,依法合规经营,珍惜商业和信用记录,确保金融融资投资现金流的平衡。
七问
普法到位
“请市司法局局长张德宽回答,下一步如何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的普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邹钢不仅提出问题,还点名回答人选。
张德宽表示,市司法局一定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并组建专业队伍,让专业的人普专业的法。去年,市司法局还开展了法治体检工作,走访8000多家企业,提出了法律建议和风险提示8171条。
“在这里,我呼吁所有的执法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谁执法、谁普法’。普法不是司法局一家的责任,是所有执法部门的责任。”邹钢建议,普法宣传中,一定要让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到场聆听,规范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
八问
政策落实
“如何有效解决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帮助广大民营企业翻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袁天长的问题由市经信委副主任王任林回答。他表示,将坚决清理废除不利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歧视性条款。在政策宣传方面,我市正在构建跨部门的中小企业政策平台,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政策,解决“政策看不懂”的问题。
同时,该平台还可自动将适合企业的政策,通过平台网、微信公众号和手机短信等方式主动推送给企业,解决企业“政策不知晓”的问题。
九问
信息壁垒
“在全市网审平台上线的部分事项尚不能完全实现‘一网通办’,有的仍需要现场提交纸质材料。‘全渝通办’下一步如何推进此项工作?”市人大代表游洪涛来自企业,他认为,当前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查询难、办事难。
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波表示,目前全市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00%实现全渝通办,实际的网上办事项比例达到了83.3%,平台办理件累积超过3400万件。
下一步,市政府将努力把“渝快办”打造成为全市网上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总平台、总门户、总枢纽。积极开展跨部门联合审批,协同办理,通过流程优化、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力争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十问
减税降费
“如何确保企业减负与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相统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彬将减税降费的问题提给了市财政局,把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问题提给了市人力社保局。
市财政局副局长吴辉报出了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市40万小微纳税户享受了小微企业纳税优惠政策,103万纳税人享受了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市人社局副局长周平表示,目前对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的企业的总思路是不增加企业负担。在职工权益保障方面,要加强基金征交,保证基金发放,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专题询问结束后,市政府副市长李明清表示,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是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盲点,很有针对性。市政府将对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评议全过程提出的问题照单全收,逐项梳理,建立台账,明确分工,抓好整改,逐项销号。
今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市政府对相关工作评议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并对整改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检验落实落细的效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