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Policy Environment
重庆梁平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做好三道“加减法”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20-09-01 点击数:222

       重庆日报9月1日讯(记者 彭瑜)今年上半年,梁平区新增市场主体7683户,同比增长134.1%,增速全市第一,带动2.5万人就业。半年时间,梁平区为何能取得如此可喜成绩?

  梁平区相关负责人就此表示,梁平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培育“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的营商文化,认真做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三道“加减法”,努力让投资者看好梁平。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深入梁平区,详细了解这三道“加减法”。

  干劲做“加法” 目标做“减法”

  今年4月3日,梁平区召开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会议提出,全区力争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培育“四上”(指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商贸业、资质以上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企业100户。

  “为完成这些任务,区里实施了三个工程。”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是“凤还巢”工程,分门别类建立梁平籍在外人员信息库,建立创业创新意向性人员信息库,储备和培育一批新的市场主体。

  其次是“小培强”工程,分类建立重点培育企业信息库,储备一批种子企业;制定“一企一策”组合拳政策,加快推动小微企业向“四上”企业转型等。

  第三是“大招商”工程,在承接三峡库区产业、主城都市区东向开放产业、两江新区东向拓展产业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打造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消费品工业基地。

  为确保全区上下在干劲上做“加法”,梁平区出台28条措施规范政商交往行为,鼓励公职人员依规依纪大胆开展工作;成立4个由区委常委任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督导组,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专项督查。

  随着任务一个个完成,定下的目标剩得越来越少。今年上半年,梁平区回引300余名梁平籍企业家返乡发展,返乡人员创办市场主体2000余家;全区“四上”企业达到414家,成功培育高新企业58家。

  信心做“加法” 困难做“减法”

  今年6月,梁平区通过重庆市网上办事大厅“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申请办理开办业务的企业有274家,免费刻制印章274套,为企业节约资金20余万元。

  “困难做‘减法’,信心做‘加法’。”梁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影响,今年上半年部分企业订单减少,生产经营困难,导致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对此,梁平区提出抓减负降成本、抓金融稳信心,直面企业的困境,“困难消减了,信心自然就起来了。”

  在减负降成本方面,梁平区减、免、缓税费2.6亿元,减免承租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用房租金540.7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858万元,发放援企稳岗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889.06万元,稳岗职工7496人。

  截至6月底,全区金融机构向689家企业发放贷款23.44亿元,利率在去年基础上普遍下调10%。

  服务做“加法” 审批做“减法”

  7月30日下午,梁平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电话预约,工业园区10户企业的住所变更事宜需在月底前办结。该局随即建立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受理、审核这10户企业的变更登记,并于31日下午下班后开展延时服务,为资料齐全无误的企业全部发放了营业执照。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上述10户企业之一的重庆耀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称,“梁平坚持服务做‘加法’、审批做‘减法’,把工作做到了企业的心坎上。”

  今年,梁平区在区政务服务办设立“梁平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创业创新服务窗口”等两级服务平台。同时,建立专员联系制度、专班服务制度,实现区、镇、村三级干部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通过优化开办企业流程、全程电子化、免费提供印章和税控设备、升级改造服务大厅等举措,实现开办企业“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结,切实做到简政放权。

  现在,梁平区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4.07%,平均办理时限压减71.79%;减少办理环节653个,平均每个事项办理环节为2.84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