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Policy Environment
聚焦“稳链”“强链” 重庆营商环境优化如何更进一步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21-04-27 点击数:665

     重庆日报4月27日讯(记者 吴刚 白麟)截至目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庆已出台120多个政策文件,其中绝大部分与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相关

  荣昌

  荣昌“链长制”围绕食品、医药、陶瓷、服饰等产业,确定10名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链长”,并建立“一条产业链条、一个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工作机制。实施“链长制”以来,荣昌营商环境持续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至今年1月已签约引进了74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370亿元

  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系企业提供全要素支持,两江新区保税港区配备了员工公租房,成立了为企业解决各类生活服务的接访中心,设置专门的停车场来解决员工停车难,还计划建五年制学校,为产业链储备人才

  垫江

  垫江依托大数据技术,为产业链上的企业量身“画像”,从而精准推送与具体产业相关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2.8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万余户次

  北碚

  北碚民营经济发展局专门负责收集、汇总企业反映的问题,交办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责成其限时办理。超时未完成的,会催办督办。区级部门无法解决的,由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解决。这样一套机制,叫做“直通车”

  涪陵

  涪陵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有两个亮点,一是“24小时热线”,全天候响应、解决问题;二是“全域”覆盖,涪陵高新区管委会上至一把手,下至一般工作人员,每个人身上都有对应负责的企业,任何一家企业都有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

  突破300万户大关!

  目前,重庆市场主体数量已经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市场主体多,很大程度上源自产业链供应链完备,上下游要素齐全,让投资人更易于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近两年,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多项营商环境评比中,重庆屡获殊荣。2020年,重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一道,入选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4月21日召开的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营造良好环境,常态化抓好服务区县、服务园区、服务企业工作。

  进一步“稳链”“强链”,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重庆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如何更进一步?

  不仅仅是解决单个企业的问题,而是着眼整个产业链、供应链,来进行通盘考虑

  1月9日,重庆攀华板材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高强度装配式智能型钢生产线,在涪陵区竣工投产。

  这个年产值上百亿元的项目非同寻常——是重庆进一步完善钢铁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功能,实现钢铁产业垂直整合的关键环节,不但对本地汽车、家电等产业链带动巨大,更会加快在涪陵形成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园。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该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用了100天,比类似规模项目节省了2/3时间。涪陵是怎么做到的?

  重要原因,是涪陵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一项创新举措——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该制度有两个亮点,一是“24小时热线”,全天候响应、解决问题;二是“全域”覆盖,涪陵高新区管委会上至一把手,下至一般工作人员,每个人身上都有对应负责的企业,任何一家企业都有直接反映问题的渠道。

  雷均是涪陵负责对接攀华板材项目的专员。从项目落地的第二天起,他就和同事跑到相应单位协调,确保水电气等要素供应稳定。项目启动需要加快供应原材料,在雷均的协调下,涪陵启动协同机制,与上海、张家港等地海关建立“区港联动”创新监管模式,实现了每月40万吨进口原材料海江联运、快速无障碍通关,极大推进了项目投运。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稳链”“强链”,类似的案例,在重庆比比皆是。

  例如,去年早些时候,受疫情影响,北碚区重庆煜立机械等数家公司停产停业近一个月,订单量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困难。

  这些企业,单个产值虽然不大,但在各自的产业链上,却是缺一不可。一家“熄火”,往往会引发全链“断炊”。

  遇到难题要找政府帮忙,按照以前的流程,这些企业需要一级一级向上跑。街镇解决不了呈报给区级部门,如仍解决不了,再呈报给区领导。层级多,流程复杂,周期也长。

  但现在不同了。北碚区民营经济发展局(以下简称“民经局”)马上对煜立机械等公司开展调研,然后用优惠政策引导几家银行前来“输血”。几家公司最终分别获得融资数十万至上百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2018年,北碚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民经局这样一个专门机构,专门负责收集、汇总企业反映的问题,交办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责成其限时办理。超时未完成的,会催办督办。区级部门无法解决的,由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解决。这样一套机制,叫做“直通车”。

  在营商环境优化中,不仅仅是解决单个企业的困难,而是着眼整个产业链、供应链,来进行通盘考虑,这样的案例,又如——

  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全系企业提供全要素支持,两江新区保税港区配备了员工公租房,成立了为企业解决各类生活服务的接访中心,设置专门的停车场来解决员工停车难,还计划建五年制学校,为产业链储备人才;

  垫江依托大数据技术,为产业链上的企业量身“画像”,从而精准推送与具体产业相关的减税降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2.8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万余户次;

  江津围绕机械装备、汽摩零部件、热动力等重点产业链,建立重大项目代办制度、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的保姆式服务……

  “主干”强但“毛细血管”不畅,企业单打独斗缺乏“链群效应”

  通过优良的营商环境来“稳链”“强链”,近年来,重庆狠下功夫,收效明显。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同产业所需要素资源各不相同,每条产业链需要的优惠帮扶举措也不一样。为不同的产业链打造更有针对性的营商环境,重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秦娟的公司在西南几个省市都布局了农机动力总成配套业务。7年前,她的项目落户重庆某区县,准备以此为据点“大干一番”。她们的理由很充分:按规划,该产业园至少要布局十家关联企业。

  但规划始终停留于纸上。电子配套厂、食品厂、家具厂、电商物流企业等,一个没有来,秦娟的厂“单打独斗”,需要支付不菲的上下游物流成本。

  秦娟的遭遇并非个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全国各地有不少产业园,都面临原有规划落地效果不好,链群式发展态势不明显的问题。

  记者发现,在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链营商环境打造上,一些地区较少从“全链”的角度予以关注。“主干”虽强,但“毛细血管”不畅,影响到产业整体发展质量。

  廖成林指出,面对物联网、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的大潮,国内很多产业园还在按照传统的思路和理念去构建、运营,没有为产业升级营造出适宜的环境,导致资源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信息也衔接不起来,企业发展没有“链群”支撑。

  产业园区内配套企业还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家汽摩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我市汽摩行业中不少亟需加大投入、提档升级的中小型配套企业,普遍遭遇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不会贷”难题,主要表现之一,是生产设备贷款抵押率较低。

  重庆雄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最近想要购进一台精密激光切割设备,却因几十万元的采购款,一直未能落实。

  “我们曾经两次大力投入搞新技术,但都失败了,现在每年经营状况只是‘平过’。”该公司负责人周明玉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价值几百万的设备又因为老旧而无法贷款。因企业规模小,想要获得专业贷款也很困难,且没有渠道。

  来自一家银行信贷部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企业生产设备有专用性、可移动性等特点,银行对抵押品的管理难度较大,信贷资金风险较高,目前一般专用设备的抵押率普遍在20%—30%,而车辆、房产等抵押率普遍可达70%。

  周明玉表示,生产设备是制造业企业的主要资产和投入的主要方向,但由于设备贷款抵押率较低,许多产业链上游企业资金负担较重,影响到整条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产业链营商环境痛点,还包括一些产业培育中服务和管理细节。廖成林举例说,一些中小企业采购设备、原材料时,供货方往往以“少扣税点”等借口不开发票,而年终计税时又无法抵扣,企业最终得不偿失。

  120多个政策文件绝大部分涉及产业链,“链长制”有望更大范围推广

  如何结合各产业链的实际需求,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是包括重庆在内的全国各省市面临的一道共性难题。迎难而上,重庆正从过去“一企、一园”,延伸到“全链”“全域”,从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作出自己的回答。

  今年2月出台的重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并提出要通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此举体现了重庆拟通过“大手拉小手”优化产业环境、营商环境,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提升。

  将于7月1日起施行《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突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发展保护,对于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均有明确要求。

  4月20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提出,要从深入推进制造业领域改革、创新制造业发展财政支持方式、强化制造业高素质人才支撑等方面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据了解,截至目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庆已出台120多个政策文件,其中绝大部分与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相关。

  在实践探索中,重庆最值得一提的是“链长制”。以荣昌区为例,2020年9月,该区围绕食品、医药、陶瓷、服饰等10个产业,确定10名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链长”,并建立“一条产业链条、一个区领导、一个工作专班”工作机制。

  实施“链长制”以来,荣昌营商环境持续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至今年1月已签约引进了74个项目,协议投资总额370亿元。

  “一些地方政府的探索卓有成效,下一步可考虑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性做法,助推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提档升级。”重庆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劲松表示。

  有顶层设计,有实践探索,围绕产业链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下一步,重庆该如何努力?

  就上面提到的园区产业规划问题,廖成林认为,重庆需要着力打造良好的商业生态,让园区具备“自组织、自循环、自净化”的运行机制。他建议,本地政府要及时走访、发现类似问题,抓典型解决并解剖,以点带面提出整体方案,重视政策执行的过程管理和过程的精细化,保证公共资源的公平供给,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行为。

  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抓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推进园区产业特色化、园区发展集群化、园区服务综合化。

  “链长制”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廖成林认为,通过链长制,可实现统筹内外部资源,高质量提升营商环境,集中力量在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加速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就产业链中小配套企业融资难题,重庆理工大学教授谭建伟建议,银行系统可考虑借款方自身的资信、市场前景等,细化评估各个环节,构建抵押风险系数评价的模型,来确定更为灵活的抵押率。


返回